“莽蒼蒼兮碧空,暖融融兮春風,愿我少年進進進,修德勤學道自通。”4月7日,春光正好,陽光燦爛,是清明小長假的最后一天,也是浙江今年4月學考選考首日。本次考試,全省共有51.3萬名考生參加9門科目考,考生包括高二、高三學生以及其他準備參加高考的考生。
首日完成歷史、物理、技術學考選考。8日上午將進行化學、思想政治學考選考,下午進行數學、語文學考。9日上午將進行地理、生物學考選考。記者在杭州多個考點蹲點時發現,今年師生、家長心態上起了不少變化,選考科目選擇上也多了“混搭”風格。而這一系列變化,正是源于新高考政策改革。
送考變少
4月選考不熱鬧
跟去年6月熱鬧的新高考相比,4月的選考沒有掌聲,沒有旗袍秀,沒有勵志紅色橫幅,場面顯得有些“冷清”。
今早7時許,杭州第十四中學門口,陸陸續續有考生進入考場,有步行前來的,有騎自行車的,也有父母開車送來的。很多考生獨自到校,在校門口候考的家長并不多。
“過去開考前,校門口停滿了車,家長陪孩子到門口,還要拍張照再送進去。現在家長都沒幾個,感覺路況跟平常日子差不多。”在杭十四中門口值班的交警王先生告訴記者,從2013年開始,每年高考他都在這所學校門口疏導交通。過去護校的交警比較多,今年只有3個,“去年6月高考天氣熱,校門口都有發水的志愿者,現在也沒有了。”
第一門歷史選考開考后,記者看到十來個身穿紅色馬甲的送考老師走向附近的餐廳吃早飯。他們來自杭州求是高級中學。“讓學生的自主性增強,這是新高考的一種進步。”送考的班主任康老師說,他們班主任年年來送考,如今高考雖然有變化,但大家還比較能適應,送考時囑咐學生的話跟以前相比差別并不大。
像這樣送考場面“遇冷”的情況并不在少數。一位站在杭州高級中學門口的家長說,現在經常考試,大家習以為常,也不弄旗袍秀了。“孩子早餐就和平時一樣,吃牛排、雞蛋、牛奶,沒吃定勝糕,心態放松,一如平常。”現場的輕松氛圍,顯然跟新高考有多次考試機會有關,“一考定終身”早已成為過去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