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秀嶼區著眼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高度重視本土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實施“名師帶高徒”計劃,人才品牌、產業品牌不斷呈現。
一、背景與起因
秀嶼是海洋大區,秀嶼南日鎮素有“海洋牧場”美譽,水產品養殖年產量位居全省第二。秀嶼也是全省現代農業大區,擁有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9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4家。秀嶼上塘珠寶城更是聞名遐邇的“中國銀飾之都”。海洋漁業、銀飾珠寶、現代農業三大特色產業先后培育和引進了一批特色人才,僅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師就有10多名、市級以上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有20多名。然而,在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大環境、大背景下,如何培養一批更具改革創
新意識的本土人才,以及如何破解傳統技藝后繼無人、特色產業人才不足等現實問題,實現特色產業轉型發展,一直是擺在秀嶼面前的一個現實而又緊迫的課題。
二、事件與經過
秀嶼區在具有人才優勢的特色產業,率先實施“名師帶高徒”計劃,著力培養一支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本土人才隊伍,產生了一定的特色產業人才聚集效應,推動了特色產業發展壯大。
一是師徒結對促幫帶。將“名師帶高徒”計劃列入《秀嶼區2010—2020年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及年度人才工作要點,堅持每年選聘一批以技能大師、“水專家”、“田秀才”為主體的“名師”和一批以中青年為主、有一定基礎及培養潛力的“學徒”,依托各類技能大師工作室、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示范基地、龍頭企業等,簽訂師徒協議,結成師徒對子,開展技藝傳授。近5年來,全區共遴選“名師”500多人次,
師徒結對2000多對,800多名鄉土人才成長為技術能手、經濟能人、產業大戶。
二是搭建平臺促提升。在上塘銀飾珠寶城,以“上課與上崗融合、學歷與技能提升、招工與招生互通”為辦學特色,成立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上塘珠寶玉石學院,主要依托1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3個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對學員進行技藝傳授。依托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南日鮑”協會等,邀請國內知名水產專家學者80多人次來秀嶼區開展項目合作、科技攻關、客座講學,并組織水產大戶、水產技術人員現場向養殖戶傳授鮑魚等養殖技術。堅持“人才強農”戰略,與省市同步,每年每月10日定期舉辦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
三是形成效應促發展。通過實施“名師帶高徒”計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銀飾珠寶等本土人才,形成了人才集聚效應,有力推進了特色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目前,秀嶼上塘珠寶城進駐各類生產企業和批發商鋪300多家,涉及產品3600多種,從業人員2萬多人。全區水產品年產量已經突破50萬噸,2016年農業總產值超過40億元,“南日鮑”等名優品種獲評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