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并不影響馬勉在公司里發揮“洪荒之力”。當時她的工作是搜索廣告,曾為公司貢獻超過20%的收入,其所在的由5~7個人組成的小型項目組做過兩款產品,曾每天給公司增加100萬元以上的收入。因此,她兩次獲得過雅虎的CEO Challenge獎勵。
后來,由于雅虎在中國的業務萎縮,雅虎北研突然被整個切掉。這讓馬勉深刻意識到互聯網行業的革新速度,“原來,就算我不跳槽,也會被公司Fire(開除)掉啊!一個公司今天看起來還很繁榮,可能過幾年就徹底不行了”。
2015年4月,馬勉加入京東搜索算法團隊,致力于提升京東商城搜索排序的質量。今年4月,她又成為NLP組的高級算法架構師,參與京東導購機器人和智能音箱叮咚的算法優化。
她預言,未來像自然語言處理這類技術普及以后,將有很多人面臨失業。“所以,你必須要時刻保持跟業界的技術接軌,挖掘自己擅長的領域并做到極致,否則可替代性非常高。”她猜測,也許不久以后計算機也可以自己寫程序,她必須不停地學習,不跟一線技術脫軌。
張婉橋也有類似的覺悟。這個在大學時期嘗試成為“孤獨的學霸”的女生說:“互聯網行業有無限可能,只要讓我繼續做技術,就意味著可以不停地學習新知識,繼而也會提升自己思維的高度。”
在同事眼里,張婉橋有著淑女的外在,內心卻是一個堅強的漢子。“她研究生階段是做集成電路設計的,來到360做安全后,面臨很多全新的領域。剛開始她也沒摸到門道,后來通過勤奮刻苦地學習撐了過來,現在已經是這個領域小有名氣的人了”。
“任何產品設計出來都會有盲區,而我們的工作就是尋找和攻擊漏洞,再將有關問題反饋給廠家或向媒體曝光。”張婉橋說,自己的工作一方面是督促廠商盡快修復漏洞,另一方面也提醒廣大老百姓這種威脅的存在。
“程序媛”遭受了性別歧視?
在程序員的世界里,男女比例失衡的現象一直比較嚴重。有人說,女性是IT界的弱勢群體,有些企業在招聘技術人才時甚至暗里規定:不招女程序員,或者給她們開出更低的薪資。
事實真的如此嗎?
根據互聯網求職平臺100Offer公布的2016年中國互聯網女性工程師工作報告顯示,同一職位下的男程序員薪資普遍高于女程序員。無論是Java還是前端,女程序員的薪資均低于男程序員10%以上。
70后的袁莉(化名)是中國較早的一批程序員,跳槽多次的她目前是某ERP公司的一名中層技術經理。她回憶,自己1999年大學畢業時找工作還是很容易的,但女生找工作肯定比同等條件的男生要困難一些。
“在這個時代,女程序員要付出更多才能獲得跟男程序員同樣的待遇,這是毋庸置疑的。”袁莉說,自己也曾多次負責公司的招聘工作,如果面試中男女兩人表現得水平相當,她也會更傾向于招聘男生。“我自己也是一名女程序員,還戴著有色眼鏡看她們,感覺特別愧疚,但又無可奈何”。
因為經歷過女程序員入職后很快懷孕而無法工作的情況,袁莉作為項目負責人不得不以大局為重,“名額就那么多,這個崗位上就一個人,她還沒有走,但又(休產假)不能干活兒,對于管理者而言,確實挺痛苦的”。
“其實,每個公司的風格不一樣,對待女程序員的態度自然會不一樣。”馬勉分析,“如果是一個創業型的IT公司,它一定要求招進去的人馬上有產出,希望員工特別拼命地加班,把產品最快速地推出去。這部分公司在招聘時就不太傾向選女生。但外企和一些發展比較穩定的公司,工作節奏已經不是拼命拿時間換產品,所以就沒有這方面的考慮,女生正常面試,合適就招進來”。
雖然袁莉覺得女程序員在應聘時會受到一定歧視,但她們一旦進入公司,男女之間就平等了。“領導對能力好的女程序員還是很賞識的。而這個現象也不止發生在IT行業,其他行業也普遍存在。”
不過,在某航天部門工作的“程序媛”牛牛(化名)卻覺得入職后的女性仍會受到一定歧視。她舉例,其部門里一些研究性的工作一般會分配給男生,而一些沒什么技術含量,但又需要細心、耐心的工作會讓女生做。
“這對女性個人發展挺不好的。”牛牛覺得,如果女性要花精力應付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肯定要花額外的精力才能獲取成長,職業天花板會來得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