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生里女生居多,今年就業確實有些困難,以往不用太操心學生就業的導師今年也得上陣當‘推銷員’了。圈里有崗位需求的‘咖們’望幫忙啊。”近日,為幫助自己的研究生開拓就業渠道,北京某高校一位研究生導師直接在微信朋友圈里拱手“求援”,對她而言,這是從沒有過的“操心”。
據教育部統計,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874萬,同比增加40萬人。綜合考慮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疊加的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不言而喻。同時,近期也有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疫情監測》報告分析指出,全球女青年就業受沖擊程度甚于男性。
實現如期就業、順利開啟人生的新征程,是所有求職畢業生的夢想。在與多所大學即將畢業的女大學生們交流時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發現,雖然今年就業路上存在各種艱難,但懷揣理想抱負的她們沉著應對、冷靜分析,不斷通過各種手段提升自己的素質水平和就業競爭力,在院校、教師們的支持幫助下,勇敢投身就業攻堅戰,并不斷收獲好消息。
就業競爭增大 性別歧視現象有所好轉
受全球疫情影響,不少本已確定留學行程的畢業生留學道路受阻,只好留在國內加入就業大軍,這也給今年畢業求職的大學生們增加了不少就業競爭壓力。
去年底,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學生遠雅靜申請了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并已拿到offer,但受疫情影響,她不得不暫緩去英國讀書的計劃。目前,她有兩個設想,一是找一份時尚雜志社的工作,二是創業,在淘寶開個美甲小店。對于創業,她已經有了初步設想,不同于一般的美甲店,遠雅靜想做的是穿戴式美甲,“讓指甲能像耳環一樣,可以每天選擇不同的樣子和種類,粘在指甲上就可以”,她向記者介紹,自己要做的就是設計和制作這樣的“指甲”。
據遠雅靜觀察,目前班里已經有一半同學找到了工作,雖然很多中小企業招聘有所萎縮,但政府部門對于應屆畢業生的招聘人數有所增加。
同是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設計專業的小藝(化名),大三起便開始設計自己的職業規劃:本科畢業后就去工作,最好在一家大型設計師品牌公司從事專業設計。去年,小藝積極參與秋季招聘,早早就被一家大型的服裝設計公司看中,準備寒假時先去公司實習一段時間。
但突發的疫情讓她的計劃落空,那家公司取消了實習項目,她只能重新規劃。學校老師們建議:“可以先去考研或者再學習一些技能,一方面多儲備‘能量’,另外也正好度過這段‘寒冬’。”
不過,小藝并沒有考研想法。疫情逐漸穩定后,她每天都會關注就業群里老師發出的各種招聘信息,她感覺,“好像也沒有那么糟糕,現在有招聘需求的企業還是蠻多的。”
最近,一家小藝理想中的設計師品牌公司接受了她的簡歷,目前正在審核中。“希望可以成功。”她念叨著。“我們的學校和專業都還可以,受疫情影響,可能我們找不到那么理想的工作,但就業還是不成問題的。”
今年24歲的楚兒(化名)來自江蘇南京,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專業2020屆碩士畢業生,疫情發生后,她放棄了留京想法,決定回南京工作。
楚兒最想進的是律所,這也是同專業同學們的普遍選擇。為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她研二便開始尋找律所實習,在校時努力提升績點,考過了雅思,平時也不斷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法律知識。
此前,通過學校開展的宣講會+網絡雙選會,她投了不少簡歷,有三分之一得到了回復,但通知面試或者給offer的律師團隊都不是她感興趣的,權衡再三,她還是拒絕了。不過應聘面試中她發現,就業應聘中的性別歧視現象有所好轉,有些崗位還寫了女生優先。
自從決定回家鄉就業,楚兒的緊張感消除了不少。她介紹說,外地高校畢業生到南京求職不僅可享受畢業生面試補貼、租房補貼(碩士每月800元)等,落戶政策也有利好。“在南京,日常生活開銷肯定沒有北京那么大,初高中時的同學朋友都在南京,社交圈也不需要重新建立。”如今,楚兒對回到家人身邊生活充滿期待。
在基層書寫理想人生
今年,為大力開拓就業渠道,教育部要求,要進一步組織實施好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業。
近年來,越來越多大學生選擇扎根基層。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2020屆碩士研究生曹超紀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她如愿成為云南省選調生即將進入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作,并在入職后先到基層工作兩年。
為什么將去基層當作自己的職業理想?曹超紀分享了一個小故事:2017年,她剛考入清華讀研究生,在初冬的一個寒夜,部門例會后的思政學習環節,本該困倦的大家卻熱情斐然,紛紛就十九大報告的內容各抒己見:有的結合專業探討對大國復興夢的見解,有的以小見大抒發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認識,有的以時事為靶向針砭時弊……“一群青年學生初冬夜晚坐而論道的場景,深深吸引和鼓舞著我,這一晚,我沉浸于以天下為己任的青年精神中,我想,可能恰恰是因為我們還能坐而論道,我們的未來才會有希望。”再次回憶那個夜晚,曹超紀語氣中仍會流露出激動。
曹超紀是云南威信人,2018年暑假,她曾主動申請前往云南省昭通市威信縣雙河苗族彝族鄉實踐,深入基層參與一個月扶貧工作。這次實踐讓她深深體會到“常在山梁上,常在地溝頭,腳步跟不上,苗語聽不懂,不僅怕蜜蜂,還要防著狗”的基層生活,也讓她對師兄說的“去基層尋找中國問題的解決之道”甚為認同。臨近畢業季,她報考了西南四省的選調生,決心將自己的青春汗水灑在祖國需要建設的地方。
對曹超紀而言,她覺得去基層和就業形勢之間沒有必然聯系。“選擇去基層,對大多數同學來說更像是選擇了實踐自己多年來所熏陶出的家國情懷,選擇去承擔青年在祖國建設中應有的擔當。”
據曹超紀介紹,在清華,對于愿意去基層的同學,學校會不斷提供素養培訓、就業咨詢、校友分享會等資源可達的幫助和支持。向往基層工作的同學們也踴躍參與各項實踐活動以及唐仲英計劃等素養提升活動,用更積極的行動和更飽滿的熱情去準備和加入基層就業集體。“當我們系研工組組長得知我要前往云南工作后,囑咐我‘回到家鄉好好干’,讓我感受到來自老師們的支持和期待。”曹超紀說。
“通常大學生給基層的印象是‘懂得多’,但我覺得我作為大學生能給基層、給貧困地區帶去的是‘新鮮血液’。” 曹超紀暢想道,“這份新鮮,一方面是國家正有無數像我這樣的青年學生在全國各個角落參與基層建設的新風貌,能給老百姓傳遞積極的信號和扶貧信息。另一方面,是我所學到的知識和所接觸到的事物能夠給基層或者貧困地區帶去新的知識輔助或新思路。在充分融合當地風土人情和需求基礎上,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提供一些新的建議。比如近年來比較火的電商農產品和帶貨直播就不乏‘新血液’的身影。”她希望,所學有用武之地,所見有應用之處,在基層實現自己的職業追求。
中醫專業找工作較為容易
在疫情影響下,哪些專業會更容易就業呢?有人認為,作為國家緊缺人才專業之一,培養抗疫“戰士”的醫藥專業發展將繼續提速,就業也將繼續呈現上升趨勢。
周紫夢是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江西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的藥物化學專業碩士生,去年年前,她看到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的招聘信息,出于興趣立即投遞了簡歷,并很快通過在北京的面試,即將來到位于北京昌平區的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工作。
在她看來,能趕在疫情發生前順利找好工作,一方面在于自己著手的比較早,另一方面在于這一專業就業一直比較容易。
周紫夢認為,藥物化學專業學生求職的兩把“刷子”,主要是碩士期間做了什么實驗,掌握什么技術。“我覺得我的優勢體現在,碩士期間我所做的實驗和掌握的技術都是單位正好需要的。”除此之外,為提高競爭力,她還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和英語水平,并注意養成細心嚴謹的態度。碩士期間,她已經發表了一篇SCI論文和一篇中文核心論文,還有一篇SCI論文正在撰寫,以及一項專利正在申請。
睿睿(化名)是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五年制)2020屆畢業生,目前,她已經確定了一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求職一年來,她覺得中醫專業找工作較為容易,不僅業內針對中醫專業的招聘力度大,人才需求量也很大,只是受疫情影響,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參加面試,找到心儀工作更有難度。
睿睿的老師也曾就今年就業形勢做過評價:雖然總體就業形勢不好,但中醫專業基本不會受影響,并建議學生們趕緊就業。目前,睿睿所在班級共53人,其中一半已經順利就業,一半通過了研究生考試。
疫情中,了解到中醫藥在醫療救治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睿睿對自己所學專業更有信心了,“我更加堅定了要從事中醫專業工作的決心。”(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周韻曦 富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