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運營模式是關鍵,費用問題是保障
廣州市對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采取政府指導價予以限定,羽毛球場地50元一個小時,乒乓球15元一個小時。《意見》援引《全民健身條例》規定,學校可以根據維持設施運營的需要向使用體育設施的開放人群收取必要的費用。那么,收費多大程度能夠激勵校園場館對外開放呢?
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主任鄒華東表示,目前學校體育場館開放收費一般考慮開放成本和市場價格兩個方面的因素。從成本看,水電暖開銷的影響不是很大,管理人員經費和設備場館的維修使用是額外支出的大頭。“開放后,我們需要前臺、保潔員、管理員、救生員兩班倒。器材修護費用需要增加一倍。以塑膠場地為例,只滿足教學需求,塑膠場地大概能用8到10年,但開放后我們的場地在第5年就重新換了塑膠。”
據了解,自對外開放后,一七一中學就成立了一七一體育俱樂部,將場館的運營從學校剝離出來。該俱樂部雇用了十幾名工作人員負責場地的日常維護,學校不再承擔。“學校教育經費總額包干,聘不了那么多專職人員,我們主要是聘用兼職的退休、下崗人員。”俱樂部主任李剛表示,每年開放的成本在120萬元到130萬元之間,70%用于外聘職工,30%花在維護維修。“通過晚上承接校外鍛煉需求,周六周日租給籃球、乒乓球培訓,每年能做到略有點結余。”
“按照現有的收費標準,單靠零散客源是很難維持收支平衡的。有20多家公司、事業單位在北科大體育館有長期包場。”鄒華東說,“我們利用寒暑假承辦一些對外的活動,比如公司慶典、年會。一個元旦假期,9到10場活動下來,差不多有40萬元營收。此外,我們還承接社會上一些乒乓球俱樂部的培訓場地,多種運營情況下,我們能夠維持體育館運營還能上繳100萬元左右的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