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引導 還家長群“正能量”
記者采訪發現,不少受訪者都希望對家長群的管理進行適當的規范。一位小學語文老師說,她為自己的班級群設置了三條規定:不在群里聊與孩子學習無關的事;除特別重要通知,家長不用回復“收到”;家長不能在群里吵架。“此后,群里安靜多了,還有家長專門電話感謝。”
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紀大海認為,運用現代信息手段加強家校溝通,是時代的必然選擇。在使用微信群、QQ群時,要堅守底線原則,家長言行要文明,教師言行要遵守師德師風、遵循教育規律,這樣才能讓群里清清爽爽,共同打造平等、民主、和諧的網絡交流空間。
為加強家校在線交流平臺規范運營,近日,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局發布《靜安區中小學班級微信群建設公約》,要求在班級微信群不得發布任何形式的廣告、拉票、集贊等行為,杜絕批評學生、公布成績與排名。今年4月,上海浦東新區也發布類似規定,要求班級微信群僅用于學校發布通知、家長信息溝通交流,不得發布與家校聯系無關的消息、言論,不做聊天使用。
今年9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下發《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提出“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等規范管理要求。成都市武侯區龍祥路小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為此專門出臺了家校QQ群、微信群管理措施,明確建群宗旨和使用公約,對教師、家長在群內發言內容提出要求。同時建立分級分層管理、應對制度,分校級家委會QQ群和班級家長QQ群、微信群,通過對發布內容的分級分層管理,確保家長訴求得到及時回應。
成都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認為,網絡溝通工具并不是萬能的,它只承擔了家校溝通的部分功能,使用好這一全新溝通平臺的關鍵,是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和媒介素養能力,使這一新技術能成為促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效銜接的紐帶,完善家校共同育人機制,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