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規范特長生招生,更強調重視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減少機械性訓練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長湯林春認為,教育部下發的《通知》,是將一系列保障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公平措施,從原來的局部試點經驗變為全面覆蓋,并出臺了配套政策,尤其是高中招生、考試制度改革,不只是規范特長生招生,更強調中考命題嚴格依照課程標準,重視學生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作用等,減少機械性訓練,都是“做減法”,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方向。
“教育部針對特長生的政策一直在收縮,包括特長生的范疇、類型、分值及規模都在逐漸縮小,全部取消是必然結果。”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張男星進一步分析,雖然作為政策含義的“特長生”消失了,但是作為教育含義的“特長生”復活了。過去那種以高考為標桿的“特長”教育將被特色教育、個性化教育所替代,每個學生不再局限于特長生招生制度的那些特長,所有學生都可以突顯出不同方面的興趣與特長。可以說,以后人人都可以是“特長生”了。
張男星認為,特長生與非特長生的政策及認知框架被打破后,社會教育培訓機構將會迎來一個去劣存優的過程,那些拔苗助長、功利性的培訓做法將失去土壤,為特長而特長的培訓、為考試而考試的教育將越來越沒有市場。
“政策不會對我們產生很大影響。”在南京一家主打美術繪畫等的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相關負責人員坦言,雖然也會有少數懷有功利性目的的家長,但來參加培訓的孩子中,絕大部分都是出于自身興趣和愛好,為了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和發展空間,而不是為了一定要考到某個級別、為以后在中考和高考中加分。
但一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家長則認為,雖然不能為了考試而忽視對愛好的培養,但課外興趣班的學習確實會占用一定時間精力。取消了特長加分以后,也要認真考慮一下投入產出比,在升入高年級時可能會酌情給孩子減少部分培訓內容。
在云南西部某市,早在前幾年就取消了特長生中考加分政策。“當時確實出現了亂象,部分足球、籃球運動員雖然取得了相應名次,可是并未上場參賽,水平并不高;而藝術特長生往往都是城區孩子獲得,對偏遠山區孩子不公平。”該市教育局相關負責同志說。不過,全市特長生加分政策取消后,部分高中卻反映,無法招到合適的藝術、體育特長生人才,導致學校相關活動及高考受到影響。“目前高考還有特長生加分,在中考中獲得特長加分的學生往往高考時也能取得相應加分或者錄取資格,對高中提高升學率來說也有不小的作用。”
為了招收到理想的體育特長生,當地一所高中經市教育局批準2017年起招收籃球、足球、乒乓球、網球項目不超過15名體育特長生,不過對特長生資格進行了嚴格限定:“必須是參加省教育廳或體育局組織的比賽,獲得前六名(含)者,集體項目只認定籃球和足球兩項。初中階段就讀期間,至少兩次參加省級比賽,取得相應比賽成績。若取得國家一級運動員資格或者參加省級以上比賽個人獲得金牌的,不受以上限制。”除了資格規定,該校還將組織體育專項測試, 且文化成績不得低于該市考生報名生源地統招最低錄取控制線的80%。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