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國微課和翻轉課堂方興未艾,但對其認識、管理等卻是全新課題,需要我們對此多作思考。
一、認識“微課”“課堂翻轉”
何為“微課”?
“一節課的精華總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或者某個教學點展開,精彩的、高潮的環節都是短暫的,瞬間的。學生視覺駐留時間普遍只有5-8分鐘,若時間太長,注意力得不到緩解,很難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他提出,如果換一種思維方式,只將教學重點、難點、考點、疑點等精彩片段錄制下來提供給教師,借鑒意義和交流價值更大。而且5-8分鐘,50M左右大小的簡短視頻,也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通過網絡下載或點播。能重復使用,利用率高,也是他看好這種短視頻重要原因。他把這個定義為“微課”,并用“非常5+1”來形容微課框架。“1”是5-8分鐘的微視頻,以此視頻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5”個配套資源,共同組成微課。“5”部分既可以根據實際應用,任意組合成完整的課堂,也可以單個分拆出來使用,滿足師生的個性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需求。﹙《廣東科技報》2013-02-01)
什么是“課堂翻轉”?
從百度中,不難見這樣的資料: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翻轉課堂模式是大教育運動的一部分,它與混合式學習、探究性學習、其他教學方法和工具在含義上有所重疊,都是為了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讓學生的參與度更強。
有人如此說翻轉課堂: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WoodlandParkHighSchool的化學老師JonathanBergmannandAaronSams在課堂中采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并推動這個模式在美國中小學教育中的使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翻轉課堂的方法逐漸在美國流行起來并引起爭論。
有人說:在國內,曾經有類似的教學方法,但被冠以高效課堂。典型的案例包括1998年山東的杜郎口中學所嘗試的杜郎口教學模式。與當前的翻轉課堂不同,這些模式中,學生并不使用微視頻和在線做題,而使用導學案,課本和習題冊。
由此看,提到“課堂翻轉”,我們應該首要想到,讓學生擁有學習的決定權,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提到“微課”,首先想到的不僅是“微”,時短;運用視頻廣播,還應該想到——這是運用“課堂翻轉”理念的好手段,落實“以生為本”理念的好嘗試。
二、進行“微課”視頻制作需要關注什么
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主辦的“中國微課大賽”,其評審關注到的方面,非常有利于我們進一步認識微課,進行“微課”視頻制作。
“中國微課大賽”要求“微課”視頻制作——
選題簡明:主要針對知識點、例題/習題、實驗活動等環節進行講授等。盡量“小(微)而精”,建議圍繞某個具體的點,而不是抽象、寬泛的面。
設計合理:圍繞教學或學習中的常見、典型、有代表的問題或內容進行針對性設計,要能夠有效解決教與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問題。
教學內容:科學正確,邏輯清晰,作品規范。
微課視頻時長:一般不超過10分鐘,語言規范,形式新穎,類型包括但不限于:教授類、解題類、答疑類、實驗類、活動類、其他類。
錄制方法與工具:可以自由組合,如用手寫板、電子白板、黑板、白紙、ppt、Pad、錄屏軟件、手機、攝像機、數碼相機等制作。還要求趣味性強,教學過程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精彩有趣,啟發引導性強,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等。
我們認識“微課”與“課堂翻轉”的概念,制作“微課”視頻就相對容易抓住要點,同時較多關注他人提出的如時長“5-8分鐘”左右,主要針對“知識點、例題/習題、實驗活動等環節進行講授”等要求。
三、從他人的議論中認識微課
對微課,也可說對有關“微課”“課堂翻轉”,我們身邊的人怎么看?他人的觀點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思考?
鳳凰網中《微課來襲應用的核心作用是什么?》一文中有這樣的文字:柯清超認為,微課資源的應用核心是創新性地解決網絡教學問題,提高課程質量。微課程資源不是使用視頻取代教師,不是讓學習者無序學習、孤立學習;微課程資源是一種手段,是為了創設更多機會讓學習者積極主動學習;微課資源為培訓與教學模式創新提供基礎,但不是教學的全部,微課不是要替代傳統教學,它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之一。
《微課強勢來襲教師擁抱新媒體》(北京報道/本刊記者羅勇)一文中語句:微課是非常適合移動學習的一種新資源,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微課不但成為傳統學校學習的有效補充,也成為各行各業在職人員獲取知識,提升自我的一個有效途徑,因此,微課熱并非偶然,它順應了時代的需求。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移動學習會進一步得到發展,市場存在無限的想象空間,不只是微課,我們也歡迎更多適宜學習的新媒體涌現。
高尚德寫的《微課”:課堂翻轉的支點》如此說:微課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課程學習、人格修養、生活實踐上存在的各種問題。它不是教學內容的一般縮簡,而是要重視教學設計,在極短時間內引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簡練的課程資源。然而,微課程不只是“課程”.其意義更在于它產生的過程,即教師精講的過程。微課程是教育教學思考與教育信息化的結合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載體和教學方式變革的根本途徑。
以上觀點,本人基本贊同,很值得我們思考。
也有人說,現在的微課熱,是對過去“課堂實錄”式的視頻教學資源建設的反思和修正。過去教育部門和不少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以及學校,錄制了大量的“課堂實錄”式的視頻資源,但是這些資源大而全,冗長,難以直接加以使用。
如此說法也不無道理。多聽聽多方面聲音,我們能產生有益的思考……
四、筆者的微課觀與期望
從以上引用中,基本可見我的微課觀。下面從管理者的角度,簡言幾點看法。也可說,下面說說作為教師,對管理者的微課管理的期望——眼下,微課的設計與開發,大多摸著石頭過河,在微課制作、設計、應用方式等方面經驗不足。號召大家重視微課項目,大家一窩蜂上,但質量不高,教育資源浪費較多。要扎實抓微課,走出實在步伐,我們需要注意:
1.推出精品“微課”——微課要質量。先要質,再求量。微課是用來“資源共享”的,有“質”的,別人能從中獲得較多收益的“微課”才有生命力,號召力。為了推出“精品”,有關部門可組織比賽、賽選等。
2.給“微課”貼好標簽,讓學生容易查找——學生想學習某方面知識點,到什么地方能找到此微課,查找什么關鍵詞等,管理者應該重視。待數量較多時,還可根據微課不同特點再作進一步分類查找設計。讓學生短時間找到需要的微課。
3.營造樂教氛圍,讓教師積極生產微課,提高自身素養——微課不是一般的課堂教學錄像,微課面對的不是本班的自己熟悉的學生,要關注一定區域學生的特點,也可說,對本班學生上的精彩的課,說的精彩的語句,有時在微課中不一定如此。微課的制作,體現教師多方面的素養。大家需要認識微課特點,注意計劃性,將微課制作運用視為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一個好途徑,同來積極面對這個途徑。(來源于王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