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杜柯偉做客中國教育新聞網視頻訪談演播廳,解讀“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已取得的成效和未來的工作思路。
“安全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一把大傘,其他工作都在這把傘的下面。”杜柯偉說,20年來各地各校以安全教育日為抓手,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活動,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中小學生安全素養得到增強,學生安全事故逐年遞減,學生非正常死亡人數和死亡率逐年下降。
根據最新教育事業統計數據,2014年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人數較2013年下降了4.91%,較2012年下降了11.61%,較2011年下降了28.28%。特別是因溺水導致的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人數較2013年下降了16.16%,較2011年下降了39.83%,成效顯著。
“從死亡原因來看,這些年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排在前兩位的原因是溺水和交通安全事故。”杜柯偉說,從這幾年的情況來看,這兩類事故下降的幅度都非常大。
數據顯示:近三年96%以上的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發生在校外,發生在學生脫離學校管理期間。杜柯偉說:“近97%發生在校外,反映我們學校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也說明監護人的責任有待進一步落實,校外安全隱患必須進一步消除,學校的安全教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杜柯偉介紹,近年來,教育部和有關部門主要在七個方面開展工作,分別是:健全法律法規制度;建立完善預警機制、通報機制、應急反應機制和事故統計分析機制等;開展安全教育;加強安全培訓;強化督導檢查;密切部門協作;動員社會參與。
“校園安全怎么重視都不過分,任何麻痹松懈都不能容忍。”杜柯偉強調。面對自然災害,社會環境,少數學校安全防范能力不足、管理不到位等的挑戰和近97%的非正常死亡發生在校外的實際,必須堅守安全的底線,政府、部門、學校、教工、家長和社會都要依法落實各自責任,為廣大中小學生編織一張健康、快樂成長的安全網。
杜柯偉指出,安全素養是人的基本素養,基礎教育要把培養學生的安全素養作為重要任務,賦予學生終身安全的能力。他建議,安全教育要課程化、制度化、常態化,“把應急疏散演練作為安全教育的重要抓手。”杜柯偉說,去年教育部已經頒布了《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對演練的頻次要求、時間目標、實現路徑都提出了明確的意見,關鍵在于落實。杜柯偉建議,可以把應急疏散演練和每天都有的大課間結合起來,采用不同的鈴聲,學生聽見應急疏散演練的鈴聲,就按照應急疏散演練方案的要求,及時疏散到操場或空地上。(記者 莊元 李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