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區行政服務中心濱海分中心窗口工作人員為群眾提供審批服務。
濱海新城動建以來,長樂區通過創新審批方式、壓縮審批時限、優化建設審批環節等舉措,進一步加快項目審批速度,全力服務濱海新城建設。目前,在濱海新城各類審批服務事項中,3天以內辦結的事項由原來的461個增加到732項,占總數92%以上。
行政審批不出園區
辦理時限壓縮50%
“申報材料都齊了。”12日上午,在長樂區行政服務中心濱海分中心規劃局窗口,窗口服務人員林宏燕告訴蔡先生,他申報的東湖·海西高新技術企業港軟件開發基地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變更,3天就可以辦結。
蔡先生告訴記者,以前需要七八天,還要開車到長樂城區才能辦。濱海分中心設立后,辦事越來越方便。
“所有涉及濱海新城建設的項目審批時限由工作日改為日歷日計算,并在原有基礎上再壓縮至少50%。”長樂區行政服務中心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賢勇告訴記者,經過近一年的探索、創新,目前,在濱海新城各類審批服務事項中,3天以內辦結的事項由原來的461個增加到732項,占總數92%以上。其中,當天內辦結(含即辦件)的事項330個,2天至3天內辦結的402個。
此外,長樂區還從省政府下放給福州新區實施省級經濟管理權限事項中,梳理出適合濱海新城實施的101個事項,由福州新區管委會在濱海分中心設立2個福州新區窗口進行辦理,確保事項審批辦結在濱海新城范圍內完成。
新城項目集中審批
并聯辦理提速增效
在項目報批過程中,業主常常遭遇這樣的經歷:項目選址由于不同部門規劃的沖突,出現反復選址甚至協調不下的情形;到建筑設計方案審查時,又常常由于修改設計方案,需要設計單位修改后再提交審圖機構審核,前后耗時長,影響審批速度。
如何才能加快項目立項審批?濱海分中心探索總結出并聯辦理、集中審批等一系列創新舉措。
目前,長樂區規劃、國土、林業、發改、海洋、水利、文體、住建等部門正加快整合各自的規劃,匯總至長樂區“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在“一張圖”上解決規劃沖突問題。各部門應一次性提出解決辦法明確初審意見,加快選址紅線確認和項目生成,減少反復選址次數,實現項目選址和用地預審手續并聯辦理。
不僅如此,濱海分中心還對濱海新城項目報批設計方案實施集中審批,要求項目業主、設計單位、區規劃局、人防辦、消防大隊等相關單位均要參加項目集中審批會議。會上,各審批部門應就申請材料、設計圖紙、業務規范等當場一次性提出準確、詳細、規范的修改意見,避免出現多次修改。
“這幾天,我們又在濱海分中心專門增設了規劃選址、項目立項、工程規劃、施工許可四個并聯審批窗口。接下來,所有濱海新城項目統一由這四個窗口進行收件、分發、出件、審批。”長樂區行政服務中心業務科負責人告訴記者,現有的規劃、國土、住建等建設審批部門窗口將轉為業務辦理窗口,實現濱海新城項目多部門多事項同時受理限時辦結,并同時啟用并聯審批辦件系統全流程網上辦件,加快審批速度。
精減發改立項前置
項目環評降級審批
在對審批環節進行系統梳理、整合優化的同時,長樂區繼續對濱海新城項目建設審批事項做“減法”。例如,長樂區發改局對濱海新城所有公建項目的建議書取消第三方評估,同時對按照程序和權限經政府或有關部門批準的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等明確的項目,視同已批準項目建議書。還有,對已經完成區域環評中明確的具體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在形式上和內容上予以簡化。例如,報告書簡化為報告表,報告表簡化為登記表。
“別看只有一字之差,編制費用會大大減少,審批時間也會縮短。”濱海分中心環評窗口工作人員說,環評報告書簡化為報告表后,項目業主只須請第三方環境影響評價單位編制報告表即可,不再需要召集專家評審;而報告表簡化為登記表,也就意味著由行政審批改為網上登記備案,業主可以隨時隨地完成。(福州日報記者 郭立鋒 余少林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