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輔布司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采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流水線作業。記者 林雙偉 攝
今年1月至6月,長樂三產、固投、工業固投和出口等4項指標排名全市第一,7項位居全市前三,11項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項目攻堅突破年”“亮曬比學”綜合考評排名全市前三。
細細梳理支撐這份排名的各項成效,記者看到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
何為“闖”的精神?香港特區政府特首政策組經濟發展專家組成員、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香港會長楊德斌的所見所感足以回答。去年,他第一次參加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閩港數字經濟合作分論壇上留下寄語:“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通過結合雙方的產業優勢和平臺優勢,我們能夠實現港數閩存、港數閩訓、港數閩算。”僅僅一年過去,愿景已經成為現實——今年數字峰會期間,中國聯通福州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升級,福州新區港數閩算業務開通。他感慨道,“這讓我們看到了港數閩算從0到1的突破。我們期待進一步打通香港與福建之間的算力通道,立足福建、面向全國乃至世界,扎實打造一個大規模產業化的跨境數據自由流動發展模式。”
不僅在數字的世界,在物理的現實中,“闖”的精神也驅動著長樂一步步在空與海的領域實現突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朝著“雙跑道、雙航站樓”的目標加速推進,T2航站樓主樓比原計劃提前一個月完成混凝土主體結構封頂,進入鋼結構屋蓋施工階段;松下港自2007年開港以來,首次靠泊20萬噸級船舶,標志著港區正式具備大型散貨船靠泊接卸能力。
何為“創”的勁頭?從新質生產力的茁壯“成長”中可見一斑。位于長樂的福州市新時代針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數十臺紡織設備飛快運轉,為了如期交付訂單,企業和周邊多家工廠緊密合作。據悉,企業間高效協同的基礎便是長樂搭建的公共工業互聯網平臺,全區已有近千家企業經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聯入平臺,共享生產進度、產品質量等信息,統一調配產能。得益于此,長樂紡織中小企業目前的平均生產效率提升了約20%,能耗降低約20%。
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不僅讓傳統制造業煥發新生,甚至可能改寫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格局。今年上半年,恒申安科羅福州工廠動建,將以新質生產力為驅動,打造世界級改性工程材料生產基地。恒申安科羅總經理楊學斌介紹,福州工廠將積極研發新型環保材料,從物理回收料、化學回收料、生物基原料3個方面開發出可持續發展的改性材料解決方案,持續引領改性工程塑料行業標準。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己內酰胺生產商,恒申集團在業內率先打通上下游8個環節的完整產業鏈,恒申安科羅福州工廠的建設將助力集團產業鏈與創新鏈同頻共振,成為其從“鏈中國”到“鏈世界”的重要一環。
何為“干”的作風?
首先拋出一組數據——落實“四到”“四辦”要求,長樂聚焦306個、總投資4572億元的重點項目,組建工業、交通等7個專項服務工作組,協調解決生物醫藥產業園等項目推進問題281條,企業和項目服務機制排名持續位居全市第一,有力推動省、市重點項目分別超序時進度15.3個、10.2個百分點。
接著再看取得實效——堅持“三問于民”,長樂打好民生改善攻堅戰,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全方位打造“一生長樂”幸福品牌:作為福州首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濱海雙龍新居已開通線上申購,與以往的安置房或公租房有所不同,濱海雙龍新居項目無論是在小區景觀設計、公區裝修設計,還是室內裝修標準,都按市場主流商品房項目的標準打造,配齊空調、熱水器等家電,業主只需要購買床品、沙發等軟裝,便可入住;“三館三中心”投用在即,圖書館、檔案館、綜合文化館、職工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功能齊全,并結合多層次的景觀綠化、體育設施及環形步道,形成視野開闊、場地寬裕、親民惠民的城市花園,將成為長樂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與舞臺……
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更多故事還在續寫。長樂區負責人表示,全區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拓展“三爭三領”行動,持續建設一流新區新城,壯大產業競爭優勢,激發項目創效潛力,擦亮民生幸福底色,奮戰三季度、沖刺全年紅,全力打造現代化國際城市重要窗口、重要樞紐、重要平臺。(記者 蔣雅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