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好幾了還要被叫家長。”“每天都要開晨會,真想多睡半小時。”這些都是來自碧桂園工地工人們的小“抱怨”。
每年的11月9日是全國消防日,跟“119”火警電話數字相同。眾所周知,在建工地的消防安全是消防管控的重中之重,碧桂園在福建的各個在建項目于11月組織了多場消防培訓及演練,提高項目消防知識和實操能力。不僅如此,碧桂園護航者文化更是將安全意識貫穿到了365個日日夜夜里。
獨創“親人寄語”,用愛守衛平安
“他們都說我是班主任,動不動就叫家長。”安全工程師伊明強不好意思地笑笑,不過轉而嚴肅起來,“安全無小事,哪怕背后被大家吐槽,但是我還是會這么做。”
工地現場設置吸煙處
這是碧桂園獨創的一種安全監督方式,被“班主任”盯上的“同學”就會被要求提供父母、妻兒的聯系方式,通過視頻“告狀”,讓家人監督,從而達到安全文明施工教育的目的。彭濤這個月就被要求家人視頻約談,“我就是一時想偷懶,不想走出去吸煙處,煙癮上來了,點了支煙。”對面接通的,是彭濤的兒子,今年已經快6歲的孩子在老家念大班,已經有了小伙子的模樣,板著小臉在手機對面說“爸爸要聽話,上班不可以抽煙,回家我就會有獎勵給你”。搞得彭濤哭笑不得,但是看著兒子的臉,他從內心深處有個感知:“安全回家比什么都重要”。
電焊施工使用接火斗
工人現場連線家人
同樣被叫家長的還有電焊工龔明,安全檢查員在巡查過程中發現龔明在使用電焊時,未使用接火斗,如果下方有易燃物品,將有著火的風險。“就這么點小事,檢查員就對我展開了‘千人寄語’教育。”會議室里,對面接通了他老家母親的視頻,被叫著小名的龔明由老母親千叮嚀萬囑咐,視頻里母親的皺紋已經很深,用家鄉話罵著自己快40的“孩子”。巡檢員林建雄默默退出了會議室,出了門卻紅了眼眶,說:“相信龔明以后都能使用安全方式施工的。”
硬件跟得上,就是有底氣
在碧桂園的在建工地上,跟著巡檢員的腳步,我們可以看到每層在做精裝修施工的樓層都配備了滅火器。
臨時消防給水系統每層樓配備滅火器
“我們的消防設備數量按高于國家標準配置的。8層樓以上的建筑物,我們就要設置臨時消防給水系統,并保證有水,杜絕火災隱患。”安全工程師伊明強介紹說。“動火作業必須有防火措施(隔離措施)、配置消防設施,無火災隱患,工人生活區宿舍嚴禁使用電褥子、小太陽、熱得快、電磁爐、電水壺五種大功率電器。”
硬件不僅僅體現在設備上,也體現在人員身上。在這里,電焊工必須持證上崗,動火作業必須履行動火審批手續,現場使用的保溫材料符合防火設計等級要求且必須經過驗收。總而言之,一切跟消防安全相關的,都得硬核“持證上崗”。
培訓、演練、巡檢,一個都不能落下
碧桂園古田鉑玥府項目每日安全晨會
“每日一晨會,每月一演練,做到各項安全事項沒有遺漏,保證新來的‘家庭成員’也能熟練掌握各項安全施工小技能”, 古田碧桂園鉑玥府項目安全經理蔡元貴說到,并現場展示了每日的巡檢記錄單。讓人驚訝的是,巡檢項落在很多容易忽略的細節,比如:消防管道是否配有消防水帶,涂料、電箱、水電材料有沒有放置滅火器,電纜線是否拖地,電箱巡視記錄是否及時更新等等。“每天小程序都輕松完成上萬步,每一次檢查都得爬坡上坎,人家都是中年發福,我這中年反而比讀書時還瘦了。”蔡元貴說。
安全演練現場
11月5日,碧桂園古田鉑玥府項目展開了一場安全演練,有搶救組長、急救報警員等明確分工,并對火情使用滅火器撲滅的現場演練,整場活動加強了對突發事件的有效處理經驗。林志堅是該工地新到崗工人,他說:“以前看到火災都是隔著屏幕,沒什么實感,參加完這次消防演習后,我對這方面的安全意識有了變化。我是木工,以前覺得工作的時候壓力大,抽根煙沒什么,這次演練的引火材料就是木屑,而我加工棚里都是木屑,在那里點根煙就跟身上著火了一樣,要命的。”
安全意識如果“得過且過”,危險隱患就會“得寸進尺”,碧桂園秉持著這樣的理念,注重消防安全管理,是為了項目安全平穩履約保駕護航,同時也是為了每一個出門在外的“打工人”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