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的早上,東新小學的孩子們上完早課后,靜靜地等待碧桂園志愿者們的到來。初次見面時,三年級的青青(化名)非常羞澀,直到志愿者拿著這次送給他們的智能設備,耐心地教她使用,她才打開了話匣子:“它們是我收到過最好的禮物。”
這是發生在三明市三元區東新小學“碧桂園泉州區域愛心捐贈”現場的一幕。由碧桂園·泉州區域主辦的“心愿100助學·夢想空間計劃”走進了三明市三元區東新小學、建寧縣黃埠鄉中心小學,將兒童桌椅、智能設備、圖書等物品送到真正有需要的孩子手中。
志愿者現場指導同學使用暖心禮品
繁華街道藏著少為人知的角落
三明市三元區東新小學,坐落在繁華的市區中心,周邊車水馬龍,校舍亮堂嶄新,孩子們穿著干凈整潔的校服,蹦蹦跳跳地上學去。第一次來探訪時,志愿者忍不住嘀咕:“這里的孩子是真的需要幫助的嗎?”
東新小學鄧麗萍副校長向志愿者介紹道:“我們學校周邊是過去三明老舊的城中村,大部分孩子的家庭收入低、居住環境差,更有一些貧困家庭孩子在家連基本學習桌椅都難保證,這樣的學習環境嚴重影響孩子們的學習成績。”
五年級的心心(化名)是這次活動的受助學生之一,她母親和奶奶生活不能自理,父親一人打工撫養4個子女,一家七口擁擠在不足20平方不到的小屋。家里就一張木板搭建的床和一張飯桌,心心只能趴在床邊做作業。而另一位受助學生松松(化名),爸爸身患尿毒癥,需要長期醫治,無法正常工作。靠松松媽媽一人在超市打工撫養兄弟兩人,家庭生活極其困難。據東新小學鄧麗萍副校長介紹,目前東新小學在校生1256人,是三明市區內容納流動兒童較多的學校之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占比六成以上。
志愿者與受助學生合影
“真的很感謝你們!”活動現場,領到桌椅和智能設備的心心愛不釋手,她對志愿者說:“我一定好好學習,認真完成每天的作業。”
志愿者與孩子們聊天
活動結束后,志愿者忍不住感嘆:“孩子們跟我說她們寫作業是在‘房間里’,他們的生活環境是沒有分區的,也沒有接觸過真正的書房,回答不上來書房應該是什么樣子。原生家庭的經濟條件讓這些孩子缺乏必要的學習環境,所以希望我們可以在后天盡量地進行幫助。”
志愿者實地走訪心心(化名)的家
志愿者實地走訪花花(化名)的家
山路蜿蜒,擋不住火熱的心
離開東新小學后,“心愿100助學·夢想空間計劃”走訪之路并沒有結束,載滿物資的卡車又踏上新的旅程。
20日下午,碧桂園泉州區域的“紅馬甲”們沿著盤旋的山路深入到三明建寧黃埠鄉。在這里,志愿者們向黃埠鄉政府捐贈了“夢想空間”桌椅套組,及15臺冷暖空調,這些物質將調撥給當地生活困難的村民。
黃埠鄉是福建與江西接壤的內陸鄉鎮,到了冬季異常寒冷,不少村民家里并沒有像樣的書桌。建寧縣黃埠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李浩榕介紹到:“我們鄉人口有八千余人,幾乎都是老人和孩子,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學校的學生留守兒童占比很大。老人們很多也不會講究學習環境、用眼習慣,你們這次的物資真是實實在在地幫助這些孩子。”
受助同學健健(化名)告訴志愿者:“我夏天就在地上鋪涼席寫作業,現在天氣冷了,就趴在床上蓋著被子寫。”碧桂園泉州區域綜合辦主任陳瑜摸了摸健健的頭鼓勵他道:“聽老師說,你成績很好,現在有自己的桌椅了,希望可以讓你學習得更快樂!”
志愿者與健健(化名)聊天
陳瑜說:“現在的教育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備,但是,很多孩子的家庭學習環境還沒跟上,這是我們這次活動的關注點。2018年至今,我們深入省內各地市貧困地區的10所中學捐建了‘碧桂園愛心圖書室’,為貧困地區的中學生創造更好地閱讀條件和環境。這次捐贈桌椅等物資也是碧桂園教育扶貧工作的堅持與延續。”
當地媒體對此次愛心活動的跟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