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來說,2021是艱難的一年。市場下行嚴重,行業信心受損,房企密集暴雷,行業格局正在呈現新的變化。在此背景下,野蠻生長、管理不善的企業被淘汰。而基礎牢固、穩健發展的企業則在努力維護市場的穩定,挽救信心。
在行業開啟“自檢”的過程中,不斷有企業暴雷,解構失敗點,以此為戒。同時,對行業的發展而言,也應該去關注那些中流砥柱企業的成功點,學習榜樣,優化自身。如碧桂園、萬科等。
行穩致遠是發展王道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1-12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TOP200》榜單數據顯示,2021年,碧桂園以7588.2億元銷售額及8284萬平方米銷售面積位列“雙料”第一。萬科以6203億元銷售額位列第二。盡管經歷了蕭條的市場,但是碧桂園、萬科依舊維持在各自業績的高位區,歸根結底是企業發展戰略的正確性。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前十
在嚴格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下,行業發展規模逐漸趨穩,房企業績增長也逐步放緩。隨著行業邏輯逐漸轉變,高質量發展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從數據來看,2021年百億企業銷售額平均增速為4.2%,遠低于2017年的36.9%,行業進入降速求穩通道特征明顯。
穩定而高質量的發展成為房企的重要戰略方向。早在2019年碧桂園便提出了“行穩致遠、提質控速”,對快速擴張踩了剎車鍵。從此“穩”字成為了碧桂園發展的關鍵字。在過去的2021里以“強基固本、做一成一”立身。市場和時間驗證了碧桂園戰略的正確性。再來看萬科,2018年最早喊出了“活下去”的口號,這在當時是處于‘居安思危’的考慮,讓行業保持清醒和警惕,但是沒想到在今天‘活下去’變成一個特別真實的存在。反觀之,在此階段仍有企業在做著規模擴張,野蠻生長的夢。2021也必然成為他們夢醒夢碎的年份。
搭車城鎮化,布局三四線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百億企業繼續聚焦二線城市,50家百億代表企業的二線城市業績貢獻占比為58.1%,較2020年降低了0.2個百分點;三四線城市需求得到小幅釋放,2021年業績貢獻率為23.4%,同比增長0.3個百分點;一線城市業績貢獻率為18.5%,總體保持穩定。
2020、2021年百億代表企業[1]各城市等級銷售額貢獻占比
顯然,在市場嚴峻形勢下,三四線城市業績是少有還在增長的點。從過去一年的實際業績表現來看,以碧桂園為代表的,重點布局三、四線甚至是五、六線城市的企業在此過程中業績相對穩定。相比一二線城市,調控政策影響大,價格高置業門檻高,存量高去化慢,回款慢,競爭激烈等不利因素。三四線城市除了價格和利潤相對低外,卻有著更加靈活的市場表現。
另一方面,從城鎮化率的角度來看。目前中國一線城市城鎮化率90%,二線城市75%,三線65%,四線52%,綜合來看,全國平均城鎮化率在60%左右。按照西方經驗,低于60%屬于增量開發為主,60~80%屬于開發和持有經營并重階段,80%以上存量領域就會有較大突破。這與碧桂園三四五線投資戰略不謀而合。
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曾說:城鎮化推進是刺激消費的手段,對于三四線絕對是個利好。在需求端,三四線客戶改善住宅的意愿將越來越強。目前政府在供給端也給了很大的支持,希望供需端結合起來,在三四線能夠有更好的銷售情況。”這也是碧桂園服務國家城鎮化進程,持續深耕三四五六線城市決心所在。
融資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021年房地產行業的融資政策持續收緊,據克而瑞統計,去年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資同比下降26%,是近五年來融資量首次出現負增長,且達五年來最低點。
分析指出,去年一季度房企融資量僅微降,主要是由于年初各機構額度充足且政策暫時未較2020年底有大的變化;但自二季度以來,隨著相關部門加大對經營貸等業務的監管,房企的融資環境開始收緊,四季度時房企融資規模甚至一度降至“冰點”。
縱觀去年全年,許多房企也因資金問題紛紛暴雷。資金成為房企生存、發展最核心的根本。為此,不斷提高自身融資能力,提升企業信用評級,降低融資成本,成為現階段房企的首要命題。也是部分穩健發展型房企的優勢。
碧桂園信用評級良好,獲三大國際評級機構認可
據悉,去年底碧桂園、龍湖等規模房企已陸續在融資層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12月,碧桂園順利發行10億元公司債券、在上交所成功發行一筆2.84億元的供應鏈ABS(資產證券化)產品、首次在銀行間市場申報注冊發行50億元中期票據獲得受理。憑借穩健的財務狀況、優秀的運營能力和可持續的發展預期,國際權威評級機構穆迪、惠譽繼續保持碧桂園投資級評級,標普對碧桂園的評級展望為“正面”,這在國內民營企業中并不多見。同月,龍湖也發布公告稱集團將發行10億元15年期中期票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