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里生產“蠶絲被”
用84消毒液能辨別蠶絲真偽
輕薄又保暖的蠶絲被在寒冷的冬日里很有市場。然而,消費者花高價買來的蠶絲被,質量未必有保證。昨日央視曝光稱,市場上價格懸殊、卻都標稱是100%桑蠶絲的蠶絲被,有不少是用大量滌綸填充的“化纖被”,其蠶絲含量甚至只有兩三成。此外,一些高端的禮品蠶絲被,也被曝光用短蠶絲冒充長蠶絲,其中還包含有紗線頭等纖維制品下腳料。
遭遇:“蠶絲被”只有少量蠶絲
北京于女士想換掉厚重的棉被,花了200多元在網上郵購了一條蠶絲被。她還從網上學會了檢驗真偽的方法,“真的蠶絲燃燒呈灰狀,沒有刺鼻的味道,假的燃燒后會有疙瘩狀、會發黑,還有刺鼻的味道”。對被子的多個部位進行檢驗之后,于女士發現,整條被子只有被套拉鏈開口處有少量的蠶絲,其他的填充物是什么她也不清楚。
記者登錄于女士購買蠶絲被的購物網站,搜索后發現,經營蠶絲被的店鋪多達21000多家,價格從100元左右到5000元左右不等。絕大多數網店都宣稱,銷售的是“100%桑蠶絲”的蠶絲被,且大部分店鋪經營者在浙江桐鄉。
調查:“化纖被”大行其道
記者隨后前往浙江省桐鄉市調查。在洲泉鎮的夜明村、合興村、屈家浜村等地,記者見到不少被服廠和家庭作坊在生產桑蠶絲被。一個家庭作坊生產者透露,除了少量蠶絲外,被子里其他的填充物是一種俗稱滌綸的化纖纖維,這種被子叫作“化纖被”。不少廠家生產者異口同聲地宣稱,那是按照客戶的訂單加工的,而且會標明化纖含量。
洲泉鎮建忠絲綿廠負責人告訴記者,化纖被都是按照北方客戶的訂單生產的,他們廠家自己的產品是真正的蠶絲被。記者隨后搜索到幾家銷售該廠蠶絲被的網店,其中不少品種都標有“豪華”、“頂級”蠶絲被的字樣,標稱蠶絲含量可達到100%。記者花了430元,網購了一款標稱為優等品,也就是用100%蠶絲填充的豪華頂級蠶絲被,并拿到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
檢驗:蠶絲含量只有三成
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王寶軍檢驗后表示,“從外觀上看確實比較白、絲比較長,看著像是蠶絲。但是一檢測,它其中有近70%的滌綸,桑蠶絲只有30%。”據介紹,2010年2月實施的《蠶絲被國家標準》規定,以蠶絲為主要填充物的被類才可稱為蠶絲被。其中優等品和一等品的蠶絲含量應為為100%,合格品的蠶絲含量應至少達到50%及以上。
一位生產蠶絲被的業內人士透露,“化纖被”在洲泉鎮的一些蠶絲被生產廠家和作坊中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因為真正的蠶絲被太貴,賣一條真正的蠶絲被還不如賣幾條“化纖被”。據悉,2012年上半年,北京服裝學院曾經參與了蠶絲被質量狀況的調查,結果表明,在低端的蠶絲被市場存在大量的不合格產品。“曾經有一到兩個這種蠶絲被,標榜的是100%的天然蠶絲,但檢測下來,可能連10%都不到。”北服材料學院副教授龔說。
記者再次購買了一款禮品蠶絲被,同樣拿到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蠶絲被的標簽上明確寫著是一等品。可是當檢測人員把表層的絲綿扒開,發現“夾心層”全都是短絲綿。
專家檢測時還發現,這款蠶絲被的填充物中有很多紗線頭,這說明生產者使用了纖維制品下腳料或再加工纖維,甚至可能是廢舊纖維制品或其再加工纖維。按照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要求,這款蠶絲被屬于不合格產品。
支招
燃燒和溶解驗真偽
專家提示消費者,可以通過燃燒和溶解的辦法簡單辨別蠶絲真偽。“接近火焰燃燒,離開火焰熄滅,這個是桑蠶絲。接近火焰燃燒,離開火焰繼續燃燒且冒黑煙的,這是滌綸”。此外,消費者還可以根據天然蠶絲能溶解于酸液的原理,用84消毒液辨別真偽,能迅速溶解的是天然的桑蠶絲,而化纖則不能溶解。(記者 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