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本市將鼓勵引導具有穩定就業、有較強改變自身條件能力的年輕家庭,先通過公租房來解決過渡性住房困難。
經適房、限價房等出售型保障房房源,按本市相關規定,向通過資格審核備案的家庭配售。其中向含有60歲以上老人、重殘人員等主要六類家庭優先配售。
針對市人大代表提出有關保障房的建議,日前市住建委進行了答復。北京保障房的供應方式從“以售為主”向“租售并舉、以租為主”轉變,提高公租房建設比例。
代表聲音
李軍:限價房準入“門檻”應調整
市人大代表李軍認為,根據《北京市限價商品住房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限價房供應對象的準入標準制定的時間是2008年4月。
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該標準已脫離社會實際,不能完全起到解決社會夾心層住房問題的作用。
李軍建議,適時調高該標準中的家庭年收入及總資產凈值標準??紤]不同年齡階層對房子的需求,如對家庭收入及資產按年齡劃分不同層次等準購標準。
衛愛民:剛工作住公租房更合適
市人大代表衛愛民表示,通過實踐發現,經適房和限價房有可能成為投資的一種途徑。例如剛工作不久的白領,因需要住房而買了限價房,以后收入增加就會去買商品房,而已購得的限價房成了其私人財產。
因此,不少學者呼吁保障房應以公租房為主。與此對應,中央和北京目前都已確定保障房的政策為“租售并舉、以租為主”。
北京應該落實這一政策,即加大公租房和廉租房的比例份額,減少經適房和限價房的比例。
針對目前不少登記限價房的人員是剛到高新技術企業工作的畢業生,工作若干年后可能購買商品房,衛愛民建議,提供給他們公租房比限價房更合適。
回應解讀
四房將統一申請 保障人群擴面
對于“調整限價房申購準入標準”的建議,市住保辦表示,將把限價房、公租房等四類保障房申請家庭,按最寬松的公租房標準,統一納入到保障體系的“大池子”內輪候。這等于保障人群“擴面”。
2012年,北京將規范保障房的準入審核,簡化申請程序,逐步統一廉租房、公租房、經適房和限價房申請受理,建立“一口進、多口出”保障房申請分配模式。此前,每種保障房都是單獨申請。
統一申請后,四種保障房在申請環節將統一填寫保障房申請核定表。保障房申請家庭按“四房”中準入標準最寬松的公租房標準進行審核,將符合條件的家庭納入到保障體系這個“大池子”內進行輪候。
根據2011年12月實施的《北京市公共租賃住房申請、審核及配租管理辦法》,公租房的供應對象除了廉租房、經適房、限價房“三房”輪候家庭外,其他申請人需符合“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在15平方米以下,3口及以下家庭年收入10萬元以下、4口及以上家庭年收入13萬元以下”的條件。
市住保辦表示,這一條件與目前限價房執行的“3人及以下家庭年收入在8.8萬元以下,人均住房使用面積15平方米以下”等準入標準比,已“變相”調整得更為寬松,對保障人群進行了“擴面”,將更多人納入了保障范圍。
公租房建設和配售比例已提高
市住建委答復稱,根據北京十二五規劃建議,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全面實現住有所居的目標,履行對中低收入群眾住房保障的職責,大力發展公租房,完善政策房體系。
同時,增加土地供給,加大財政投入,加強監督管理,對符合條件的申請家庭做到應保盡保。為合理引導住房租賃消費,北京需優化住房結構,建設多元化的住房租賃體系,鼓勵引導群眾通過租賃形式解決住房問題。
市住建委表示,本市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場”的總體思路,將保障房供應方式從“以售為主”向“租售并舉,以租為主”轉變,提高了公租房建設比例。2011年,新開工建設、收購的保障房已達23萬套,其中公開配租配售的保障房10萬套,公租房占60%以上。
引導年輕家庭
申請居住公租房
對于“向年輕白領提供公租房比限價房更合適”的說法,市住保辦表示,將鼓勵引導具有穩定就業、有較強改變自身條件能力的年輕家庭,通過公租房來解決過渡性住房困難。
同時強調,出售型房源不會取消。根據《北京市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試行)》、《北京市限價商品住房管理辦法(試行)》,此類房源對六類人群優先配售。
備案家庭輪候期間可先選擇公租房來過渡。待有了經適房、限價房房源后,住保部門將通知被保障的家庭進行意向登記,符合條件的家庭仍可申請配售。
出售型保障房
優先配給主要六類家庭
家庭中有60周歲以上老人的
家庭中有重度殘疾人員的
家庭中有患大病或做過大手術人員的
家庭中有優撫對象及退役軍人的
家庭中有省部級以上勞動模范的
家庭中有成年孤兒的
注:均是通過資格審核備案的住房困難家庭
(記者 陳斯 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