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采用教育集團管理新模式
今年,晉江有一條教育新聞特別引人關注,那就是泉州五中落戶橋南,正式定名為泉州五中橋南校區,計劃2018年開始招生。這不僅填補了池店沒有優質品牌中學的空白,更是開創了晉江教育集團管理新模式。除了泉州五中外,晉江一中池店分校也已確定落戶池店南片區,也將采用一樣的教育新模式。
“教育集團管理模式就是由名校作為核心成員來創建,采取集團師資流動、管理和文化共育、課程共享等方面,推進教研流動,達到一個片區的教育平衡。”陳瑞峰介紹說,這種集團辦學不僅對于一個片區的教育質量起到顯著的提升作用,更將有效化解近年來群眾搶破頭的“擇校熱”。
在池店,集團化辦學模式不僅用在中學上,還將用在小學上。例如在橋南片區,將以晉江市第三實驗小學為龍頭,規劃建設海絲、濱江、清濛三個校區,從而組成一個池店橋南小學教育集團。此外,已經確定落戶池店南片區的晉江第七實驗小學,與規劃建設的池店南面四所小學形成東西南北四個校區,組成池店南小學教育集團。
“聽說泉州五中分校落戶橋南后,我就在池店物色房子了。”青陽的羅女士在池店工作,她有一個孩子正在念幼兒園,為了讓他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她曾考慮購買泉州的學區房,可是一平方米一萬五左右的學區房,讓她望而卻步,且孩子的接送特別不方便。如今她決定在池店購買房子,因為房價只要六七千,“既然可以享受一樣優質的教育,何必舍近求遠?”
04 公辦幼兒園數量晉江鎮街No.1
住在池店的朋友,會發現在池店上公辦幼兒園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因為目前池店有公辦幼兒園5家(池店中心、橋南、濱江、海絲、南天御景),已居全晉江鎮街第一,可按照池店的教育項目規劃,目前還有4家(溜石、溜溪、東山、綠洲)公辦幼兒園正在裝修設計中,預計明年投入使用。
記者發現,除了創辦于1958年的池店中心幼兒園外,目前已投入使用的4家幼兒園,和正在設計的4家幼兒園,全部設立在安置小區中。原來,隨著池店安置房建設的加快,安置戶們陸續搬進新家,大家都希望能讓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幼兒教育,池店便把公辦幼兒園“搬進”安置小區內。
可是幼兒公辦教育并不如大家想象中的容易。2013年濱江幼兒園開始招生,由于小區入住率較低等原因,僅招到40名學生,而學校的老師、阿姨、保安、校醫等工作人員就有20多人。“即便面對這種情況,鎮里仍然堅持一定要公辦幼兒教育,當年就給幼兒園補助了15萬元。”陳瑞峰介紹說,濱江幼兒園的這種情況到2014年有所轉變,一下就招收了6個班的孩子,這也是居民對于幼兒園公辦教育的一種考驗和認同。
據了解,一個新的幼兒園的設立和建設,是一筆極大的投入,在不包括師資投入的情況下,僅僅硬件的投入起碼需要200多萬元。面對這樣的情況,池店依然大力發展公辦幼兒教育,這不僅是考慮到公辦園比社會辦園質量更具優勢,更是讓群眾在師資、學費等方面得到實實在在的受益。
這正是池店鎮對于幼兒基礎教育的堅持,正如莊垂生所說,“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奠定基礎,這一點不容忽視。池店會更為努力地發展幼兒教育,爭取將現有的濱江等幾家的幼兒園發展為示范園。”
05 教育基金助力教學
日前,百捷地產公司發起成立泉州五中橋南校區教育基金會,并捐資2000萬元助力池店教育資源配套完善。這也是池店啟動鎮級教育基金會籌備工作以來收到的最大一筆捐款。
據悉,池店鎮計劃在明年成立池店鎮教育基金,短時間內已認捐超5000萬元。“池店鎮教育基金的目標是籌集1億元。目前,教育基金會的籌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獎教獎學章程、申請報批等程序均已完成。”許疇料說,池店教育基金會的成立,不僅可以促進、提高教育質量,這將是池店打造教育強鎮的助推器。同時,教育基金成立后池店將積極探索建立獎勵扶助的新方式、新機制,用好每一筆錢,也讓熱心教育的社會資金有了入駐的渠道,使基金會不斷發展壯大。
其實,早在鎮教育基金會籌備工作啟動之前,池店已有十幾個村成立了校董會、教育基金會等用于獎教助學,默默助力池店的基層教育新發展。“很多華僑為了謀生遠赴海外,可卻吃了不識字的虧,因此他們回到家鄉后,特別關注家鄉的教育。”陳瑞峰說。
2013年5月份,溜濱中心小學成立校董會,其后整個學校的教學質量明顯得到提升,2014年即獲得了池店鎮教學質量一等獎。“當時村里決定成立教育基金,僅花了三個月就籌集了300萬元,港澳同胞、華僑、企業家、本村熱心人士紛紛解囊,我們非常感動。”霞福村主任朱金塔說。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把教育大鎮打造為教育強鎮,今后,鎮財政對教育的支持有增無減,我們將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許疇料說,未來池店將不斷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為廣大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事業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有了教育這塊立足遠行的基石,池店的發展不僅踏實,亦更扎實。(記者 曾舟萍 董嚴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