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數度出現的關鍵詞,這意味著創新突圍,已經成為推動晉江發展不可或缺的驅動力,2016年,晉江將通過三方面舉措,全力打造創新型城市。
搭平臺促創新資源集聚
關鍵詞:完善創新孵化體系強化政產學研資介合作
報告摘要:設立科創服務中心,有效整合資源,為人才提供孵化平臺、政策兌現、創新協同、知識產權等“全鏈條”服務。開展支持創客發展三年行動,建設青年夢工場,打造更多大學生創業驛站、創業工坊,激發大學生創業潛能。推動科技孵化從政府主導向市場運作轉變,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利用舊廠房、舊倉庫、舊民居等建設各類眾創平臺,打造區域創客中心。
強化政產學研資介合作,通過整合利用中科院等7家“國字號”機構和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建設集檢測、標準、研發“三位一體”的技術公共服務平臺,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
解讀:有“智嶺慧谷”之稱的三創園,經過這兩年的發展,園區的科技創新孵化專區已初具規模。園區注重推動科技與文化的融合,逐步在科創中形成園區獨有的科技文化特色,高標準引入并培育動漫游戲產業就是一大亮點。
目前,園區已有在野軟件等近10家動漫、網游和信息軟件企業入駐。咭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入駐園區后得到了較快發展,總經理黃培才感慨地表示,公司切實感受到了行業內外資源的整合利用、信息渠道的開拓、小微企業稅收政策的享受以及企業品牌知名度和形象的提升。
除了文創企業,科創孵化專區還引入各類科研創新機構平臺、企業50家,其中新材料等高新項目31個,引進高層次人才53名,其中海外(歸)博士15人,2人入選省百人計劃,集聚創新資源的能力增強。
此外,晉江還通過引進“國字號”機構、高等院校等打造公共服務平臺,強化產學研合作,服務企業轉型升級。
中科院泉州裝備所落地晉江幾年來,在技術研發和創新領域涌現出一批成果,如應用于制鞋行業的機器人智能噴膠系統、智能鞋面印線機,應用于食品行業包裝生產線的并聯機器人系統等,這些研發成果與晉江本地企業高度融合,應用于傳統企業生產的關鍵環節,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幫助企業實現了智能化改造。
完善創新孵化體系、強化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是晉江推動創新轉型的重要抓手。這幾年,晉江打造出諸如陸地港的眾創空間10個,洪山文創園入駐機構60家,承接1200多家企業服務外包;設立的產業創投引導基金和智能制造、互聯網+、創新創業3支子基金幫扶一批企業轉型升級,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增加,占GDP的2.6%,可以說,晉江的創新創業活力正在迸發。
引人才鑄轉型升級支撐
關鍵詞:加快建設“人才特區”
報告摘要:深入推進“人才強市”試點,以全新思維引進人才團隊。實施高層次人才“海峽計劃”和博士聚集計劃,鼓勵企業通過股權激勵、技術分紅等方式引才用才留才,加快集聚高端人才。堅持引才和借智相結合,加快建設多領域、多層次、高水平的智庫團隊,以更大力度扶持人才項目。完善人才、團隊、項目、平臺“四位一體”工作體系,推動人才創新項目與企業對接,充分釋放人才創新效應,以更多舉措幫助人才創業。引進北大創客訓練營等機構,建立創業導師團隊。加快建設人才大廈、人才驛站,打造國際化、精致化社區,培育人才社群。
解讀:一年中有三分之二時間待在晉江,其他時間在北京,這是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兼晉江院院長、國家皮革和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段力民兩年來的生活狀態。
段力民帶領的團隊被晉江整體引進以來,這個以省“百人計劃”專家為主的頂尖團隊已為安踏、361°等100多家晉江鞋服企業提供材料質量控制、生產過程優化、產品質量檢測跟蹤、新材料開發等多項技術支持。
“晉江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優厚待遇,而且讓我們研發的技術能夠落地,出了不少好成果,我們都非常愿意留在這里。”段力民說。
近年來,晉江大力實施人才優先戰略,出臺了10多項政策,形成涵蓋人才引進、創業、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政策體系。
截至目前,晉江已認定1397名優秀人才,涌現出2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名國家“千人計劃”人選、7名省“百人計劃”人選和230多名博士協會會員。晉江市財政設立1億元人才專項資金、5億元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投引導基金,引進5億元興業證券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構建集財政、創投、風投、信貸等為一體的多元人才融資平臺。
同時,晉江扶持企業設立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大師工作室等人才創新平臺。晉江還以優選的培訓模式提升人才,采取靈活有效措施,著力打造“多元化、立體式”的人才培養體系。堅持分類培訓,針對不同培訓對象,量身定制培訓內容、項目和課程,切實提升企業家和各類企業人才的素質。 (記者 陳維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