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春節剛過,但晉江市財政投資項目評審中心早已人來人往,一派繁忙。每個辦公窗口都能看到有條不紊的忙碌身影,中心大廳的液晶顯示屏上實時滾動播放著138個在審項目的評審進度,項目業主能清楚掌握項目的評審進度情況。
“不唯減、不唯增、只唯實”,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政府財政資金得到有效節約。自2007年成立至今,評審中心累計評審項目3760個,核減資金42.92億元。
主動探索建立嚴謹的財政項目評審制度
作為晉江近年來的一個標志性工程,機場連接線工程1標段項目送審55608萬元,經過中心評審,核減了3862萬元;2標段送審47274元,核減了3075萬元。通過科學的評審,工程總成本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這正是晉江市財政投資項目評審中心所起到的關鍵作用。2007年,在省內縣級財政投資項目評審中心尚未起步的背景下,晉江市財政局主動探索,建立起一整套嚴謹的財政投資審核制度。
將全市工程造價在50萬元以上的政府投融資基本建設項目工程預算納入評審范圍,實行“先評審、后招標”“先評審、后撥款”機制,把項目投資評審結果作為招投標和下達預算的必經依據……一系列規章制度都是晉江財政人在空白的基礎上打造起來的。
機制創新讓項目評審與時俱進
如何讓最初設立的評審制度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實際需求?唯有創新。在這方面,晉江市財政投資項目評審中心同樣表現不俗。
以預結算分開為例。針對在工程結算中建設單位無法發揮主體作用、主體責任意識缺失的現象,經晉江市政府決定,自2014年起,調整由財政部門包攬工程預、結算的評審機制,轉變為由財政部門負責預算控制價審核,各建設單位主體負責工程結算審核、財政部門備案復核把關、審計部門抽查審計的評審機制。結算評審機制調整后,由原來財政部門一級把關變為建設單位把關,財政、審計復核監督的三級機制,既充分發揮了建設單位的主體作用,也調動了建設單位的積極性,提高了結算工作效率。
在這一改變的過程中,審計部門的介入是該中心所做的一次大膽“嘗試”:向晉江市政府提交報告,主動要求審計部門對評審結果進行抽查審計。如此,既能讓社會各界對評審結果更放心,也降低了評審業務人員的工作風險。
此外,為了能更好地服務項目業主,該中心還構建起公開機制,針對部分主材市場價格浮動大、市場價與信息價存在較大偏差等情況,每周進行詢價,及時充實、調整價格體系,并實行定期在財政局網上平臺更新發布價格信息機制。
嚴守底線好團隊讓項目業主更安心
優異成績的取得,除了需要不斷創新的評審機制外,歸根結底要靠人去執行。在這一方面,晉江市財政投資項目評審中心的工作人員同樣不落人后。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自2010年以來,該中心共審核建設項目2964個,送審造價432.80億元,核減資金37.18億元,并完成607個工程項目備案,總造價約14.72億元,核減率8.59%,有效節約了財政資金。而完成這么巨大工作量的,只有10名業務人員。
“一份評審報告,少則四五十頁,多則數百頁,都是靠著這10人一頁頁讀完,這種工作量是外人無法想象的。”說到此,晉江市財政投資項目評審中心主任佘青點很自豪。
不僅工作量大,有時還有一些意外發生。有一次,中心兩名工作人員在實地察看海煙溝農橋改造HY-1號橋工程施工現場時,陷入了齊腰深的淤泥中。這個經歷讓大家回想起來仍然心有余悸。
在評審過程中,外人的不理解更讓中心的工作人員倍感委屈。然而即便如此,他們依然牢牢守住工作底線,“廉政”二字更是切切實實落到了工作生活中?!稌x江市政府財政投資項目評審工作廉政規定》對他們來說,不僅是規定,更內化到言行舉止中。
“晉江人民每年把兩百多億交給我們,我們壓力大、責任重。這也要求我們在項目評審的過程中要一碗水端平,任何人不能干預、操縱這個標準,一切都要依法依規。”晉江市財政局局長李章凱說,這是評審工作的底線?!?記者 王志前 陳發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