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7月22日訊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fēng)。
——(宋) 楊萬里《夏夜追涼》
五店市的夜,湖水倒映著古厝
寂靜的廳堂,感覺好像回到了那個年代
紅色藍(lán)色,這么有江南氣息的小酒館
夜游湖邊,有一種國畫的亂入感
“心靜自然涼”。在大暑這個節(jié)氣里,我們來到了夏季最熱的時候。這個時候,我都會想起這一句話,想起我的奶奶,眼前浮現(xiàn)的是她滿頭的短銀發(fā)、干皺的面紋,眼睛因為干澀而鑲著紅邊,時而莫名流下清濁的眼淚。
記憶里,奶奶總是與紅磚赤瓦的老房子、與大暑節(jié)氣下微風(fēng)習(xí)習(xí)的夜晚聯(lián)系在一起。以前每年暑假,爸爸媽媽總是將我和姐姐送到老房子與奶奶一起生活。那時沒有空調(diào),晚上都會熱得我哇哇叫。而奶奶總會悠悠地跟我說,心靜自然涼,并搬個小凳子坐在天井里,讓我靠在她懷里,搖著那陳年的老蒲扇,講著耶和華受刑三天后復(fù)活的故事,轉(zhuǎn)移我的注意力。漸漸地,我竟神奇地不再冒汗了。
老房子后面,是一大片池塘。池塘里種滿了荷花,暑期正是荷花遍開之時。奶奶說,夏日賞荷,宜月朗星稀的夜晚。此時涼風(fēng)吹拂,送來荷香。凝神閉目慢吸香氣,吐納間清香沁人心脾,使人神清氣爽,如此方有情趣。
六年前,奶奶突然去世,在外地的我連她最后一面都未來得及見,這也成為我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從此老家的房子多年未再踏入。那灑落月光清輝的天井,再聽不到祖孫二人的悄悄話。隨著時間推移,我已很久未再想起天井下的快樂時光。而今年在五店市,卻意外地讓我回到了小時候。
在這個清輝的夜晚,尋著微風(fēng),我順著心意來到五店市。走在青石街上,我仿佛看到了前頭月亮高高掛著,一位老婦人牽著一個小女生,步調(diào)輕快地走著,嘴里還唱著“月亮走,我也走”的當(dāng)時流行歌謠。而月亮也跟著她們一起慢慢前行。
信步將足跡邁到了布政衙。在布政衙庭院里駐足,耳旁多了歡聲笑語。一位老婦人手拿一把有了年歲的老蒲扇,與三五好友于落日西沉后相邀坐在庭院里打牌,閑話家常,搖扇納涼。偶爾回頭呵斥調(diào)皮的小女生,讓她跑慢點,當(dāng)心摔著。
……
這些溫淡的閑情,在五店市的大暑節(jié)氣里,悄然浮現(xiàn),悄然流逝。
掬水湖里婉美的荷花,在清幽月光下或掩于荷葉之中猶抱琵琶半遮面,或嬌羞地低著頭溫柔動人。稀稀疏疏的樹木倩影盈滿了老厝的瓦片。深深樹影,密密葉子,小蟲子似乎在林間高談闊論。
這夏夜清幽的美景,就像是一方墨臺,夜色濃稠得化不開。在蟲聲吵鬧的夏夜里,我找回了與舊時光和平相處的法則:搖著大蒲扇坐在庭院的涼席上,吟哦著年光韶華,秉燭尋流螢,在老厝里品茶解渴,靜觀歲月。
有月光皎潔的清輝落滿庭院,也能嗅到帶有荷香的清涼微風(fēng)。這不就是童年的痕跡嗎?這一種林間清風(fēng)、月影婆娑的清凈淡然之美,烙在了歲月的書上,拂拭不去。折上一束荷葉的爽涼,包一片月光的清輝,拿來潤夏日的幽然。不自覺又想起了奶奶掛在嘴邊的“心靜自然涼”。
□說節(jié)氣
“腐草化螢”說大暑
大暑,為夏季最熱的節(jié)氣。“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此時的炎熱已達(dá)到頂點?!吨軙分杏涊d了大暑節(jié)氣的三候:一候“腐草化為螢”,舊說螢火蟲是從腐爛的草叢中幻化而生;二候“土潤溽暑”,此時雨水豐沛,而土地下卻十分濕熱,植物紛紛掙扎出地面透氣;三候“大雨時行”,炎熱的暑天時常是高溫伴著大雨。
大暑時節(jié),應(yīng)注重消暑。古人消暑,或開窗納涼,讀書品茶;或于池邊、河邊的大樹下垂釣;或進(jìn)深山古寺與高僧談佛。而除了品茶賞荷之外,《本草綱目》里素靜的中藥名皆能拿來消暑。比如薄荷,是清涼的,服這一味藥,能在這浮躁的時代里使身心通透,如悟禪語;比如梔子,馥郁的清香不僅能清身上的暑熱,也能解去人們郁積于心的煩躁;比如茉莉,清甜的味,幽淡的芳香,聞后沁人心脾,涼爽不已。(海都記者 謝洛靜 黃謹(jǐn)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