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唐·溫庭筠《商山早行》
閩南網10月24日訊 昨日07:45:30,太陽到達黃經210度。豺乃祭獸,草木黃落,蟄蟲咸俯。
霜降悄然來臨,冬已近秋陰未散,寒霜飛上枯荷,百草衰敗。晨起,地上開始凝結白霜。冷風拂面,冷意襲來,頓感秋意濃。在遙遠的北方,秋收已畢。而閩南的土地上,也開始了最后的作物收割,耕翻整地之后種上來年的油菜。明年春天,又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
黃昏時分,雙臺風欲來未來。五店市的樹葉不再是綠色一統天下,金色、黃色、深紅和墨綠,帶給我太多舒適。像是華麗晚宴,服飾、妝容、酒品和氛圍都是濃郁、深厚的,帶著銷魂的神秘。心兒是滿足的,樂章也震撼靈魂。
在這樣的霜降時節,咬一口熟透了的柿子,喝一口香氣四溢的鐵觀音。秋將逝,曾經的朝露化作滄桑的斑駁,凝結成雪白的相思,時光行旅人可緩緩歸矣。
如果你在霜降時節來到五店市,有個地方不能錯過,那就是五店市的宗祠文化。霜降時節,樹葉紛飛,五店市莊氏宗祠、蔡氏宗祠等在樹葉紛飛中等待著宗親們推開厚重的大門。深秋時節,在五店市導游緩緩的敘述中,慢慢地進入到家族歷史中,回到那個五店市最初的年代。
每年霜降時節,又稱“祭祖節”。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霜降時節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有家祭,也有墓祭。而每年霜降時節,遠在異國他鄉的五店市人也都會相約陸續回到五店市,開始祭祖事宜。
你瞧,今年農歷九月底,五店市的莊氏宗親3000多人就從港澳臺、菲律賓等地浩浩蕩蕩地趕了回來,為五店市梅山亭做盛大的落成儀式與祭祖大典。天色將暮,要不拿張凳子,讓我們一起坐在莊氏家廟里,配上一曲南音,聽莊氏宗親們聊梅山亭古山公的故事?
梅山亭在莊氏祖閭——一世祖古山公故居右前方,坐西北朝東南,其中供奉一尊觀音菩薩。這尊“祖佛祖”大有來歷。青陽莊氏一世祖古山公因才華橫溢,被當時的寶謨閣大學士蔡次傅看上,并撮成與其妹的婚事,而這尊觀音菩薩就是蔡氏的陪嫁。據說蔡氏篤信佛教,每天都對著這尊觀音佛像虔誠禮拜。這尊菩薩據說是當年宋孝宗到南海進香取得的,一直供奉在宮中。后來蔡次傅在崇政殿說書,深得皇帝眷顧,以此觀音像賜之。其妹嫁給古山公時,表示嫁妝從簡,便只帶這尊觀音像到夫家,終身供奉。
蔡氏嫁到莊氏后,奉佛虔誠,也知體會觀音佛祖的慈悲心懷,每見肩挑負販、徒步往來之人沖冒風霜烈日之苦,心生悲憫,就讓家人在莊氏祖閭近路處搭了一座亭子,供奉觀音佛祖在其中,讓四方旅客得以在亭中歇歇腳,暫避風雨。
每日她常往亭中,冬日施熱湯,夏日施涼茶,閑來便念經禮佛。過往的人無不稱道她的菩薩心腸。年月一久,人們便把莊氏一祖媽與所奉的觀音佛祖聯系在一起,稱為“祖佛祖”。
后來的后來,莊氏后人在全球各地開枝散葉,而古山公故居與梅山亭就像心中的根,無論走多遠,根都在五店市,秋風起落葉飄時,就不約而同地歸來看看。
五店市的宗祠就想時光行旅人所誦讀的《詩經》里的草木,經年的風從書頁間吹過,送來清淡芳香;是唐詩里的明月,時光行旅人用花好月圓注解著款款深情;是宋詞里的詞牌名,用君難忘句讀,歇宿在家的婉約迷蒙的夢中。
如今,梅山亭與古山公故居屢經修葺重建,于2016年10月15日正式落成,仍保留原來一室一亭規格,石構門墻、歇山式頂。宮廟內每日都有信眾如云,香客來往不斷,師傅呢喃的念經語瞬間能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以梅山亭為代表的五店市宗祠文化,是尋覓心靈之旅的人不得不提的。你,還不來嗎?(海都記者 謝洛靜 黃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