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東石鎮梅峰型厝村的舞香龍閃耀亮相。草龍插上貢香,華麗轉身成了香龍,舞動起來成了栩栩如生的火龍。現場熱鬧非凡,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
晉江東石舞香龍:草龍華麗變身為火龍
泉州廣播電視臺記者 駱靜宜
隨著夜幕降臨,伴著陣陣鑼鼓聲,一年一度的東石型厝村的舞香龍活動熱鬧登場。在我身邊就是這次活動的主角了,現在大家正往香龍身上插上貢香,龍骨是由粗麻繩制作而成的,外面包裹著一些稻草。因為要插上一根根的貢香,所以要扎得特別緊實。我們可以看到,壯漢都是非常用力,才能把香插到龍身上的。值得一提的是,整個龍頭也非常有意思,它的龍頭非常接地氣,眼睛炯炯有神,用的是咱們的手電筒來充當它的眼睛,非常可愛也非常生動和威武。從北宋到現在有1000多年歷史,為什么要舉辦舞香龍的活動呢?
晉江東石鎮型厝村村民 蔡寶嶺
北宋那一年正好是村里鬧瘟疫,那個時候情況很嚴重。通過大家討論研究,就產生了香龍,燒火鼎、燒火把、酒盞燈。意思是火可以破除夭邪鬼怪,可以紅紅火火過一年。
香龍重達400斤 造型各異活靈活現
今年制作的“香龍”達到28米,整條龍插上香后,重達400多斤,光抬起來就非常費力。香龍在幾十個年輕小伙子的協同舞動下,翻騰起舞。插滿貢香的龍珠在前引導,時而從天而降,時而沖向夜空,表演了“造龍塔”、“龍翻身”、“鉆龍頭”、“鉆龍尾”、“搶球”等造型。香龍身上的點點星火,猶如龍鱗般閃爍奪目。貢香飄出的煙霧,讓整條火龍如騰云駕霧一般,活靈活現。配上鑼鼓助陣,加上觀眾的喝彩聲,現場十分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