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歷經三個多月轉產的柒牌、恒安,先后正式獲批醫療器械生產許可。這意味著,未來無論是因為疫情還是正常的國家儲備,這兩家晉企都可以作為儲備物資生產后備企業。
從無到有,從能夠滿足本市需求到有余力為全國防護物資供給作貢獻,晉江防控物資生產體系的快速形成,離不開晉江政企的高效令行禁止,更依托于晉江強大的制造業基礎,以及產業鏈的高效協同。
柒牌工人專心致志地生產防護服
產業鏈高度協同齊發力
疫情發生時,在全球以制造聞名的晉江,鞋服食品等產業工藝完備、產業鏈完善,但全市沒有一家口罩、防護服生產企業。疫情發生后,晉江企業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轉產隊伍浩浩蕩蕩。
作為全省首家轉產防護服的服裝企業,柒牌在一天內便成立愛心車間,超百名工人“應召”回廠。“我們沒車間、沒設備、沒經驗、沒面輔料,但我們承諾,無條件、無報酬、無質量問題、無延期交付,保質保量地完成國家交予的光榮任務。”中國柒牌董事長洪肇設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物資領導小組,啟動相關應急預案,7天后便成功將首批防護服發出。
戰“疫”轉產路上,柒牌不孤單,產業鏈上下游的友軍火力全開。
急需防護服拉鏈,潯興股份副總裁院善明正月初二便從河南動身來晉江,一路協調安排百名工人火速到崗;松緊帶不夠,晉江市元吉服裝織造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曉耘帶著家人齊上陣,每天泡在車間里趕產;輔料緊缺,晉江綠村子彩印有限公司負責人施純達從外協工廠協調技術工人回廠,開啟白加黑模式……
兵貴神速的背后,是面輔料供應商上下一心,克服千重萬難。他們更有不約而同的一股傻勁兒:不提價不漲價。“彼時全國各類防疫物資面輔料全線告急,一天里各類材料數倍瘋漲司空見慣,員工加班工資也不少,但我們想用自己的力量為社會做貢獻。”院善明說,春節期間,潯興拉鏈的供應是低于成本價的,但卻“虧”得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