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尋常的2020年,即將過去。
不一般的晉江,迎來收獲的今天。
縣域基本競爭力穩住第四位;舒華體育成功掛牌,成為晉江第49家上市企業,也是今年A股首家掛牌體育公司;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公示的2020年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名單,晉江市128家企業入選,占全省十六分之一,較2019年凈增87家,同比增長52.7%……
成績取得,來之不易,特別是在特殊年份中。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巨大沖擊、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帶來的重大考驗,在“晉江經驗”指引下,晉江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展現了不一般的擔當、取得了不平凡的業績。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晉江經驗’始終是晉江發展的行動指南和制勝法寶,我們要堅持與時俱進,深入挖掘新時期‘晉江經驗’的指導意義,形成‘理論與實踐’的迭代深化和螺旋上升,不斷彰顯‘晉江經驗’的理論價值和時代指導意義。”泉州市委常委、晉江市委書記劉文儒說。
作為晉江世中運主場館的二體中心,流光溢彩的夜景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記者_秦越攝
防控疫情
奇跡在身邊
2020年進入尾聲,回首這一年,最難忘的是抗疫的人和事。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晉江第一時間將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升格為疫情防控指揮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時常直撲高速出口、社區、農貿市場、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等一線,實地檢查疫情防控落實情況,看望慰問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發現并協調解決防控問題和困難。
晉江全市395個村(社區)黨組織、2507個基層黨組織和5萬多名黨員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作為全省首個開展新冠核酸檢測的縣級市,晉江率先在全省設立鎮街(開發區)集中健康管理中心,建立市鎮村企四級集中健康管理體系。海內外全體晉江人守望相助、同舟共濟,譜寫了激昂嘹亮的抗疫戰歌,守護了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寧。
晉江是全國著名僑鄉,有“十戶人家九戶僑”的說法,旅居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300多萬。改革開放40多年來,晉江的每一次攻堅克難,每一次華麗轉身,都有海外鄉親的靚麗身影。
今年年初疫情發生后,廣大海外鄉親、晉籍社團四處奔走、慷慨解囊,千方百計籌措防疫物資,克服各種困難運回國內,無償捐贈給家鄉支持防控工作。投我以桃,報之以李。隨著全球不同國家(地區)疫情愈發嚴峻,晉江發動各方力量馳援友城和海外晉江社團、鄉親。截至目前,晉江累計向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意大利、泰國、印尼、伊朗、香港、澳門、臺灣等10個國家(地區)110個社團、同鄉會、宗親會、校友會及友好城市等捐贈口罩436.5萬個、防護服18710件、額溫槍1543把、連花清瘟膠囊35284盒、現金10000元、橡膠手套2000雙、防護眼鏡10500個、無創呼吸機5臺、消毒水300公斤,總價值1297.09萬元。
疫情,是對晉江的考驗,而經受住考驗,也是晉江始終踐行、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心無旁騖做實體的結果。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時,雖以制造聞名,但晉江全市沒有一家口罩或者防護服生產企業。
國家有需要,晉企勇擔當:大年初一,柒牌公司就在晉江市委、市政府的協調安排下,迅速轉產防護服,7天內成功發出首批轉產防護服。潯興股份安排百位工人火速到崗,生產防護服拉鏈……這次暴發的疫情,對晉江企業來說,是一次大的挑戰。不少企業以專業為基點,用創新為轉產防疫物資貢獻力量,從零開始,從滿足本市需求開始,再到為全國乃至全球戰“疫”作貢獻。不到一個月時間,晉江無中生有,拼出一個醫療器械產業:超130萬件防護服、6億片口罩馳援抗疫一線,涌現出一批抗疫先進典型,為全省全國抗疫大局做出“晉江貢獻”。
截至目前,晉江已有11家企業取得疫情防控用二類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其中醫用防護服4家,全省共19家;醫用口罩10家,全省共55家),6家企業完成疫情防控用一類醫療器械生產備案。
面對“六穩”“六保”重任,晉江政企攜手,不失時機按下經濟社會發展重啟鍵,科學有序組織復工復產,千方百計對沖疫情影響,GDP在一季度增長-13.8%的不利局面下,半年迅速轉負為正,第三季度增長提速至3%,增幅位居泉州市第二,全年預計同比增長4%以上。
“晉江經驗”的核心動力是改革創新,核心內涵是全面發展。疫情期間,晉江的民營企業,就是在“晉江經驗”的指引下,及時有力地開啟了另一扇窗,創造出奇跡:奇跡就在手邊,只要我們動手去做。
科技創新
跑出“加速度”
日前,省工信廳發布第二批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和應用標桿企業擬入選名單,柒牌、晉工機械等5家晉江企業的工業互聯網項目入圍名單。
新時代新征程,如何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構建新發展格局、塑造發展新優勢?晉江選擇以創新驅動為核心,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出一條依靠科技創新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路子。
柒牌智能車間內,“5G+AGV”機器人將工人剛裁剪完的面料運送至3樓西褲車間。其間,機器人自行上下電梯、出入卷簾門,在不同樓的不同樓層自如穿梭。
這是全國鞋服紡織行業首個商用5G獨立組網工業模組落地應用項目,借助該項目,柒牌不僅實現了生產物流全流程自動化運輸調度,而且降本增效:自動搬運作業效率較人工搬運預計提升150%,人員成本降低70%。
不管時代如何發展變化,不管是紙片、鞋片、布片、薯片還是芯片,只要有核心技術、競爭力、市場,就是值得做的好片。在晉江,這句話在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的企業身上得到驗證。
12月15日,安踏宣布與國內互聯網及體育頭部品牌咕咚進行為期三年的戰略合作,推出全新A-tr∞n“創”跑鞋平臺,并同步推出第一代安踏創跑鞋——創1.0。創1.0跑鞋的核心“黑科技”是SmartS.A.M強吸震,跑者在落地瞬間,70%的運動沖擊力就會被這款鞋吸收化解,有效預防運動損傷。
近年來,安踏每年在科技創新研發投入占銷售成本的5%以上,創新商品貢獻率超過40%,先后推出了閃能科技、氫科技、細胞元科技、環??萍?、飛織科技等鞋底及面料科技。在科技加持下,安踏逐步從消費者“買得起”蛻變成“想要買”再到“搶著買”的中國品牌,市值更是突破3000億元大關,躋身全球體育品牌前三。
把轉型升級的下一步錨定在科技創新上,這如今已然成為晉企共識:華昂智能鞋生產線首創國內制鞋行業信息化管理系統,生產效率提高50%;在信泰、天守等企業的數字化車間,實時顯示生產數據的“大屏”已成為標配;在恒安、百宏等晉企的物流倉儲中,智能物流機器人自動碼放、分配產品……
處理好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系,這是“晉江經驗”的重要內容之一。面對科技創新平臺薄弱、高層次領軍人才偏少等“短板”,近年來晉江將中科院海西院泉州裝備所、中紡院海西分院等9家“國字號”科研平臺引到“家門口”,通過公共創新平臺,構建創新“策源地”,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如今,晉江已經形成三大本碩高校、9家“國字號”科研平臺、15家“雙創”孵化載體的創新版圖。
柒牌的商用5G獨立組網工業模組落地應用項目,便是該公司聯合中科院海西院泉州裝備所聯合研發的。中科院海西院泉州裝備所落地晉江以來,圍繞地方產業重大需求,與晉江企業、產業合作緊密,加快產出一批“硬科技”產品,推動產業升級“加速度”。比如,該所自主研發的伺服電機成功進入紡織、鞋服、智能裝備等本地制造企業,已打破智能制造領域伺服電機完全依靠進口的困局。
“晉江不斷以‘高新’反哺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進一步補齊高端原輔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高端研發設計等領域短板,推動全鏈條發展,逐步形成搬不走的產業優勢。”晉江市科技局局長蔣家興介紹,在科研平臺的助力下,今年1-10月,晉江高新技術工業企業實現規上產值1006.5億元,同比增長2.5%。
全面小康幸福在敲門
解鎖手機,點開閩政通,掃健康碼……熟練地在手機上完成一系列操作后,今年80歲的老人周淑坤順利進入晉江市老年大學。而在兩個月之前,她還不會掃健康碼,經過數次培訓,智能手機的運用,已經不再成為她出行的障礙。
隨著時代發展,養老有了許多新的變化。比如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不斷開發。如何讓老年人享受到這些新變化帶來的便利?今年11月初,晉江市老年大學推出智能手機技術應用系列課程,手把手教老人學會操作智能手機。數百名學員搶著報名,每堂課都“爆滿”,教室后排得加凳子才坐得下。
沖刺更高水平全面小康,在全力抓好底線民生的同時,加快優質資源布局,讓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盼得到更好滿足,是晉江市委、市政府多年來的目標,并努力實現教育、醫療、就業、養老、居住的全面覆蓋。
“醫生,我的手今天還有點發麻,膝蓋也會疼,能幫我針灸一下嗎?”在晉江中醫院紫帽鎮霞茂村衛生所,87歲的蘇玉最阿婆只要身體有點不適,就會到醫院找醫生檢查。她住在霞茂山莊3號樓,而衛生所就開設在霞茂山莊7號樓,不出社區就能看病,不僅有全科醫生,還有專業的中醫師。
今年,晉江市中醫院、晉江市醫院、晉江安海醫院3家龍頭醫院牽頭組建緊密型醫共體,各有責任區,服務“末梢”就是社區和村衛生所。依托醫共體建設,晉江構建起全域“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
“小病不怕看不好,就怕看大病、重病。”晉江人民對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就是政之所向。2016年起,晉江引進樹蘭醫療集團,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立名醫工作室。今年9月2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福建醫院落地晉江,并以此為載體,力爭在五年內建成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輻射福建及周邊省份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12月26日,晉江市醫院新院婦兒中心樓正式啟用,晉江市醫院也將于春節前啟動整體搬遷。高端醫療資源,一流的硬件,優質的服務,將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
全面小康,教育擔當。晉江每年教育事業投入占民生領域投入比重近一半,教育預算投入和生均公用經費逐年增加,僅2016年到2019年,晉江市財政教育支出就超過113億元。
目前,晉江擁有10多所市直小學,分布在不同鎮街;公辦性質在園幼兒4.96萬人,占59.84%,各級示范園達84所。在晉江,群眾教育獲得感實實在在。不僅如此,優質教育資源也來到了家門口。與清華附中聯合開辦的晉江學校今年秋季正式開學,泉州五中橋南校區也投入使用,福州大學晉江科教園區、中國科學院大學福建學院智能制造學院、晉江市拔萃雙語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也在晉江“落地生根”,為“上好學”擴寬了通道。
“本地人留戀、外地人向往、可托付終身”對于晉江而言不僅是一句口號。為了城市的“高顏值”,近年來,晉江圍繞酒店、場館、景區等重要節點,晉新路、雙龍路、晉光路等重要路線,以及重要城市展示面,同步推進道路空間、建筑立面、夜景照明綜合整治,建設57個城市品質提升項目。作為國家園林城市,晉江更圍繞城市公園、道路綠化兩大重點,積極拓展城市“綠量”。
“紅磚、燕尾脊,閩南大厝、番仔樓……家鄉城市改造變化這么大,我們卻還能找到回家的路,找到故鄉的根。”不少華僑時隔多年回到家鄉后總會這樣感慨。這得益于晉江在片區改造啟動前,就對有保護價值的文化遺產進行了全面調查、分類保護。對能夠整體保護的古村落,規劃建設傳統街區進行集中保護。如梅嶺的五店市,新塘的梧林傳統村落,陳埭的紫峰里,金井的福全古城、塘東村等,都保留著原有的建筑布局,延續鄉愁的集體記憶。
其實,無論城市規模大小,無論人口如何遷移,“讓生活更美好”始終是城市的基本特質。城市越是發展,優質的生活方式越是搶占時代風口,就越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越要注重城市優質生活方式的“獲得”和“推廣”。晉江,一直在奔流向前。
政企合力激發新動能
政企互動是“晉江經驗”的重要內容。這些年來,晉江始終以“晉江經驗”為遵循,全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為“政企互動”注入了新內涵。
“開辦企業實現1個工作日(24小時)辦結;房屋市政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減至60個工作日內,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減至50個工作日內,小型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減至40個工作日內;獲得用水2個環節9個工作日,獲得用氣2個環節8個工作日;不動產一般登記時限壓縮至3個工作日,抵押登記辦理時限壓縮至2個工作日……”在今年引發的《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一項項具體事務都明確了辦結時限。
這是晉江推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117項創新舉措,在上級86項規定基礎上,自選31項任務進行改革攻堅,全力打造營商環境高地。
“政企良性互動”一直被晉江黨委政府放在重要位置。從鼓勵“質量立市”“品牌強市”,到鼓勵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老樹發新枝”,再到如今推動企業“走出去”,角逐國際市場,在不同發展階段、關鍵節點,晉江黨委政府因勢利導,提出不同發展戰略。在戰略的引領下,晉江企業與經濟穩步向前。
面對全球經濟互動不斷增加,企業、項目越來越多地參與全球化、國際化競爭,黨委政府能做什么?在2016年黨代會上,晉江提出了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品質城市的戰略。在這一戰略的指引下,越來越多晉江企業走向國際舞臺:安踏并購始祖鳥;特步拿下全球四大跑鞋之一的索康尼;恒安集團認購芬漿發行股本約36.46%的股份;七匹狼投資KarlLagerfeld項目……在世界經濟新格局中,晉江企業提前卡位。
不僅做好“引路人”“服務員”,晉江政府也在做好“推車手”,讓企業在爬坡過坎中多一分助力。今年來,晉江全力落實紓困惠企政策,減稅降費超23億元,兌現各類扶持資金超20億元,爭取上級紓困資金超30億元。
“銀行貸款貼息補助、招工補助、稅費政策調整等實實在在的幫助,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我們的壓力,猶如‘及時雨’,關鍵時刻幫助我們降低運營成本。”信泰集團總裁辦副主任許劍飛激動地告訴記者,在政策扶持下,疫情期間,公司及時做出調整,一邊密切與海外客戶溝通,爭取把訂單下滑幅度降到最低,一邊加大國內市場的維護力度,提升國內市場銷售占比,目前所有產品線均已運轉,開機狀態達到往年旺季水平。
“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這是晉江在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中形成的服務理念。晉江市始終要求各級職能部門轉變角色、轉變職能,以最快速度響應企業需求,以最大限度支持企業轉型,以最強力度服務企業發展。
企業傳統訂貨旺季,如何確保企業的訂貨行為安全進行?晉江市委、市政府強化政企聯動,成立企業訂貨會服務小組,出臺企業訂貨會疫情防控工作導則,推動鞋服企業創新舉辦訂貨會,促進市場開拓,助力晉江企業訂貨會取得良好成效。
線下經濟停擺,如何幫助企業解決營銷難題?引入阿里巴巴集團頂尖行業平臺資源,以鎮域為平臺,開展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線上直播帶貨活動,全力推介晉江優勢產業、品牌企業及優質產品,掀起新一波消費熱潮……
良性的政企互動,讓晉江有了更充足的底氣繼續扛旗領跑,實現率先超越。市場主體突破23萬戶,城市投資潛力、營商環境躍居全國縣域第二,人均GDP突破12萬元、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如今的晉江,被主流媒體譽為縣域經濟發展典范、中小城市建設樣板。
?。ㄓ浾達常勵煊 王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