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邊聞著窗外的花香,邊倒上一杯溫水潤喉,等8時早餐時間一到,三三兩兩的老人就結伴到食堂共享愜意早餐。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晉江市社會福利中心(以下簡稱“福利中心”)上演,好不愜意。
福利中心是晉江全面加快提升養老服務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晉江緊盯養老民生短板,大力推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普惠型、立體式、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截至今年2月,晉江已建成各類養老服務機構397所,通過“公建民營”創新模式、醫養結合、嵌入式養老等組合拳成就晉江“最美夕陽紅”。
公建民營養老更暖心
作為晉江養老事業的新標桿,占地面積超90畝的福利中心當前正采取“公建民營、醫養結合”的運營管理模式,是晉江積極打造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綜合性養老機構。
不過,在時任晉江市民政局福利科負責人的王川國看來,當時為了確定福利中心以何種模式運營,可謂是費了一番心思。
“2014年到2016年期間,我們先后多次組成學習考察團外出考察學習,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社會福利中心和康樂年華碩放頤養園。”王川國回憶。原來,考察團在江蘇看到的養老服務機構大門口都掛著兩塊門牌——養老院及護理院。帶著疑問,這些機構不單單接受老人的入住,院內還設有護理院,專門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專業貼心的醫療護理服務。通過考察,江蘇、上海、浙江等發達地區福利中心的運作模式給考察團留下深刻印象;同時福利中心的醫療設備、養老院網絡信息管理系統、監控管理系統等也讓考察團深受啟發。
“為什么別人的規模和品質都比我們做得好?為什么別人會有這種開拓的意識呢?”考察團回到晉江后認真對比分析“公建公營”與“公建民營”模式的利弊,結合晉江本地實際,最終確定晉江市社會福利中心采用“公建民營”的運營模式。如今,在考察團看來,這個選擇沒有錯,晉江首個以“公建民營、管辦分離、養醫結合”運營管理模式的養老服務設施——晉江市社會福利中心越來越好,越來越多老人選擇在這里入住。
和福利中心一樣,目前,紫帽鎮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東石鎮敬老院等養老機構也通過筑巢引鳳方式吸引第三方專業團隊進駐運營,以公建民營的運營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服務更加的暖心。近年來,晉江也鼓勵通過民辦民營、村建自營的運營模式打造具有晉江特色的養老機構。
醫養結合養老更安心
“看到江蘇、浙江等地社會福利中心做得這么好,我們晉江的社會福利中心一定要打造‘醫養結合’這種運作模式。”當時考察團一致認為。2018年,晉江最終決定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引進第三方公司參與中心運營管理,并按照社會事業社會辦的市場化運作思路,實行“公建民營、管辦分離、養醫結合”的運營管理模式,讓入住福利中心的老年人既能享受老有所養的獲得感,又能享受到老有所醫、老有所樂的幸福感。
年過90的柳榮鋒,從菲律賓回來后,將新家“安”在了八仙山公園旁。“晉江市社會福利中心和我之前住的養老院比起來,環境、服務啥的好太多了!”2018年,中心剛剛開業不久,柳榮鋒就成為最早一批入住的住戶,開始享受人生中別樣的“夕陽紅”。
走進頤居樓3樓兩人間,衣柜、獨立衛生間、電視機等一應俱全,陽臺上還有幾盆綠色植物,房間敞亮而舒適,門口門牌號下還標注了“責任醫師”“責任護士”“責任管家”等責任人,處處盡顯細節。
“社工、護理人員、專業醫生對我們的關心關照,到點了會提醒我們去吃飯,帶我們去做操,隔壁康復醫院的醫生每周都會進行例行查房,這是以前養老院沒有的。”老柳說,這里的服務很周到,這里的生活很享受。
和過去養老院只有單一的居住功能不同,福利中心內還有泉州首家、全省第二家青鳥世嘉康復醫院,實現了“醫療+康復+養老”三位一體的服務體系,打破以往晉江,甚至泉州地區沒有康復專科醫院的局面,這也意味著晉江在醫養結合工作上有了重要進展。
正是近年來晉江積極探索建立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模式,支持養老機構、居家養老服務站與醫療機構開展合作,如今,在晉江各鎮(街道)和村(社區)建起的許多敬老院,如龍湖、深滬、東石等鎮級敬老院設立內部醫療室和護理站,并與醫院或衛生院建立長期醫療協作關系;安海慈靜、金井天泉、磁灶國泰、磁灶蘇垵等民辦機構自行開設醫務室,既方便入住老人就醫又為附近老年人提供看病服務;大埔、嘉排、圍頭、蕭下、園坂等農村幸福院(敬老院)與社區衛生服務站合作,定期上門提供健康醫療服務……不單是把老厝邊們聚在一起集中養老,大部分還配備了專業的醫療服務,這樣的晚年生活不僅讓人安心,也更加讓人期待。
多點“開花”養老更放心
截至今年年初,晉江60周歲及以上本地戶籍老年人口總數已達18.78萬人,占全市人口總數的15.41%。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晉江大力推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普惠型、立體式、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這里工作人員很貼心,還有同村老人作伴,我很滿意。”78歲的吳福財作為第一個報名入住紫帽鎮霞茂山莊小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的老人,原本一人獨居冷清的他,生活變得熱鬧充實,幸福指數直線上升。
“就近養老讓我更放心。”吳福財的大兒子吳明設說,父親原來常年一人住在紫帽,年紀大了,總讓人不放心。“家門口”的霞茂山莊小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不僅有餐廳、閱覽室等,還有運動康復區等,大家住在一起,不僅聊得來,也能得到專業的護理等多元化的養老服務。
自2019年始,晉江逐步探索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啟動推進“嵌入式”養老機構建設試點,并將首批5個嵌入式小型養老機構試點項目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為新(舊)住宅區或居住小區配建養老用房的建設及運營管理提供參考。“嵌入式養老機構的特點就是就近、方便、專業,老人能獲得專業的一站式綜合性服務,子女親戚也能隨時探望老人,更加的放心。”晉江市民政局養老科科長黃傳配表示,這也更好地滿足社會老年人離家不離社區的養老需求,有力改善當前居家養老“粗放型”的現狀。
其實,不僅僅是嵌入式養老機構建設,近年來,晉江市還把居家養老服務站建設、村級敬老院建設、居家養老上門服務項目、打造智能化養醫結合居家養老服務站等列為歷年晉江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這也推動晉江在全省率先啟動村級敬老院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站建設、居家養老上門服務項目等。
截至今年年初,晉江共有市級養老院1所,鎮級敬老院(街道養老服務照料中心)16所,農村幸福院(敬老院)50所,居家養老服務站325所,民辦養老院5所,總床位數7326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9.3張。這一數據,和2017年晉江市共有養老床位5676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現投入使用的機構養老床位34張的數據相比,已有較大的提升,養老服務設施的多點“開花”,真情守護晉江“夕陽紅”,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記者許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