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措
既有“度量衡” 又有“指揮棒”
點開“黎山村鄉村善治積分系統”微信小程序主頁面,在“守誠無失信、守德無紛爭、守約無陋俗、守規無事故、守法無案件、守廉無貪腐”的“六守六無”標語下面,可以看到“積分申請”“積分排行”“六守六無積分”“黨員義工活動”等功能區。
優美的黎山村一角
“經過一年的推進,這個積分系統已經很完善。”據黎山村黨支部書記張蓬杰介紹,村里剛開始實施積分管理辦法是為了鼓勵村民進行垃圾分類,后來發覺這個辦法可以擴展到村級工作的方方面面,便推動實施了起來。剛開始,村民的參與熱情并不高,但體會到兌換物品的樂趣后,大家便逐漸投入了進來。
“我們依托‘黎山村鄉村善治積分系統’微信小程序,設定黨員義工活動、學習積分獎勵、環境衛生獎勵、村規民約獎勵、特殊積分獎勵等5個方面的加分項目及‘六守六無’等扣分項目,每一方面都有具體的積分要求和積分標準。”張蓬杰介紹,2020年12月,黎山村還將經營單位也納入了積分管理體系,讓經營單位也一起參與到鄉村建設中。
據悉,黎山村還將積分制工作納入了村級年度工作重點和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整合村兩委、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小組長力量,建立村民積分制評審委員會,負責積分制日常管理工作,為積分制這個“度量衡”配上一把有力的“指揮棒”。
村民
“旁觀者”變身“參與者”
“參與志愿服務,積50分;學習強國連續7天每天達30分以上,積50分……”在黎山村村民曾秀刺的積分冊上,積分時間、積分事項、積分數一目了然。
熱鬧的積分兌換點
在兌換點,幾名村民正在兌換物品。記者了解到,村民們積極投入到積分制管理后,兌換點里也熱鬧了起來。“我們做這些事情對村里有好處,還能換些生活用品,當然愿意參與進去。”老黨員李麗玉一家都是積分獎勵辦法的積極參與者,目前在村里積分最高,總積分已經達到了6668分。提到村民積分制,她喜笑顏開,一件件介紹著自己兌換過的物品。
作為村民代表的張清瑜在積分制管理中也表現得十分熱情,志愿服務的隊伍中經常能看到她的身影。“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換一些生活日用品,何樂而不為。”她說,實施村民積分制以來,村里變化很大,不論是衛生環境還是人居環境都有了很大改善。許多村民從旁觀到積極參與,大家變得更加團結,更加愿意互幫互助,積極參與村里的各種活動,有了更多的交流。“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村里也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據了解,黎山村目前已有469戶、76家企業納入了積分管理,397戶、58家經營單位獲得了加分,其中16000多積分已兌換商品。
村莊
“小積分”帶來“大提升”
實施積分獎勵辦法以來,這個2000多人的革命老區基點村有了不小的變化,全村陳規陋習和不文明現象急劇減少,村民自覺投身到環境整治、庭院美化中,村居環境持續好轉。
“積分制的推行,讓普通群眾有了參與村莊治理的平臺,大伙對平安建設、鄉村振興有了更多的積極性和責任感。”村民張龍春說。
村里保留的紅色記憶
“村民主動參與鄉村治理,也為村里節省不少支出,而節省的費用又可轉變成村民福利。”張蓬杰告訴記者,比如施行后村里垃圾減量了,支出的垃圾費用明顯降低,整個村子環境變美。村民之間呈現出互學互比互促的濃厚氛圍,鄉風文明蔚然成風,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幸福感持續提升。2020年,黎山村刑事立案、警情數量同比下降25%、7%。
張蓬杰介紹,村里最近還成立了積分考核小組,接下來會從環境衛生和平安創建兩個方面進一步推進工作。積分考核小組將會對全村進行考核,根據情況好壞為每一戶發放以村徽為主體圖案的、不同顏色的標志,貼在每一戶的家門前,促進村民積極參與到鄉村治理之中。
“希望在村民積分制的促進下,整個村的氛圍能夠越來越積極向上,村民能在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時,為村莊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張蓬杰說。(記者 張曉明 實習生 劉熠燁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