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下一階段晉江“雙減”工作
安排如下
↓↓↓
一、全面減輕過重的作業負擔
1.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長
準確把握作業育人功能,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提高作業整體效益。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嚴格落實小學其他年級和初中年級每天書面作業時間規定。學校和年級要加強統籌調控,平衡各學科作業數量,防止某些學科作業時間占比偏高的問題。周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也要科學合理控制書面作業時間總量,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放松身心時間。
2.提高作業設計效度
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探索彈性作業、分層作業和跨學科作業,強化實踐性作業。學校要結合校情學情,精選作業內容,精準設計難度,創新作業類型方式,避免機械、無效訓練,嚴禁布置重復性、懲罰性作業。教師對學生書面作業應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學校應結合實際適當布置體育、藝術及動手實踐類作業。
3.完善作業管理監控機制
學校要制定完善作業管理辦法,確保可跟蹤、可監測、可評估。加強學科組、年級組作業統籌,合理調控作業結構,確保難度不超國家課標。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開展定期抽查評估,加強質量監督。探索將作業布置和批改情況納入教師年度考核和職稱評價體系。市教育局將進一步加強學校作業管理等教學常規日常監督。
4.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學校要進一步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優化教學方式,制定教學計劃,強化教學管理,落實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完善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制度,強化隨機抽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要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加強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課程建設,重視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開展教學活動,全面執行各學段“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盡教,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確保學生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業質量標準。
5.確保課后服務時間
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要實現全覆蓋,引導學生自愿參加課后服務。推行課后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學校應提供延時托管服務。有條件的學校可普遍推行初中學校工作日晚自習制度,晚自習時間一般不超過2課時。
6.確保課后服務質量
義務教育學校要“一校一案”制訂課后服務具體實施方案,充分用好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不得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講新課。要結合學校優勢特色、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等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項目,增強吸引力。探索將教師參加課后服務的表現作為年度考核、職稱評聘、表彰獎勵等重要參考,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
二、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行為
1.堅持從嚴審批
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原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對已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面排查,并按標準重新辦理審批手續。未通過審批的,取消原有備案登記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ICP)。聯合組織對違規的機構,進行清理整治。
2.規范培訓行為
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制定出臺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材料管理辦法。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依法依規堅決查處超范圍培訓、培訓質量良莠不齊、內容低俗違法、盜版侵權等突出問題。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
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科學合理確定計價辦法,明確收費標準,堅決遏制過高收費和過度逐利行為。
堅決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存在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借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學校勾連牟利、未經審批多址開展培訓等嚴重問題的機構,逐步壓減,解決過多過濫問題。進一步健全常態化排查機制,及時掌握校外培訓機構情況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單”制度。
3.常態運營監管
嚴格控制資本過度涌入培訓機構,培訓機構融資及收費應主要用于培訓業務經營,堅決禁止為推銷業務以虛構原價、虛假折扣、虛假宣傳等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依法依規堅決查處行業壟斷行為。
線上培訓要注重保護學生視力,每課時不超過3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于10分鐘,培訓結束時間不晚于21點。積極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合理控制學生連續線上培訓時間。
完善風險防范措施,將保險工具作為培訓機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增強培訓機構在財產安全、公眾安全、意外事故、履約行為等方面的保險保障力度。對確實存在困難的校外培訓機構給予關心幫助,引導其積極轉型,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4.做好廣告管控
加強校外培訓廣告管理,確保主流媒體、新媒體、公共場所、居民區各類廣告牌和網絡平臺等不刊登、不播發校外培訓廣告。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內開展商業廣告活動,不得利用中小學和幼兒園的教材、教輔材料、練習冊、文具、教具、校服、校車等發布或變相發布廣告。要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各種夸大培訓效果、誤導公眾教育觀念、制造家長焦慮的校外培訓違法違規廣告行為,重點加強對寒暑假、開學季等重要節點和時段的廣告監管。
記者 | 張雅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