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份核酸標本,一個晝夜完成檢測。當脫下防護服時,雙手已被汗水泡得發白,臉上護目鏡的勒痕清晰可見……這是晉江安海醫院檢驗科主管技師郭龍輝在通宵達旦完成核酸檢測后的一個場景。
9月10日,莆田突發疫情。作為曾經支援香港普及社區核酸檢測計劃的支援隊隊員之一,郭龍輝當晚便接到上級“即刻待命,隨時準備支援”的指示。次日凌晨5點,郭龍輝接到正式通知,成為晉江首批支援莆田的醫護人員之一。
“我們與省里派來的檢測人員一起,組成了一支方艙實驗室移動檢測隊。”郭龍輝說,核酸檢測是及時發現感染病例的關鍵手段。為了更快地跑贏病毒,當天抵達后,檢測隊便開啟了“白+黑”模式,爭分奪秒地進行核酸檢測。郭龍輝更是身先士卒,連續兩天堅守晚班,通宵檢測到天明。
每天,郭龍輝都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和口罩,嚴格按照操作流程執行每一項操作。“核酸檢測是一個細致而繁復的過程,而且大部分都需要手工操作。”郭龍輝說,進行核酸提取時,需要一次又一次拿起采樣管,擰蓋、取樣、還原……而這樣的動作每天要重復上千次,往往累得腰酸背痛、手指僵硬。
由于方艙實驗室是一個全封閉的“鐵盒子”,白天太陽直曬,內部就如蒸籠一般。雖然內部配備了空調,但無奈檢驗設備眾多且都會散熱,加上身上穿著防護服,一天工作下來,每個檢測人員的身上都是濕的。“這是對我們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考驗。”郭龍輝說,在疫情防控中,檢驗人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身為一名基層的檢測人員,他的使命就是當好疫情防線上的“守門人”。
?。ㄓ浾呃盍崃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