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0時,夜深了,而在晉江市教育局四樓、五樓,各有一間辦公室仍燈火通明,這是晉江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學校復學工作服務組(以下簡稱“服務組”)的“陣地”。13名成員分布其中,人手一臺電腦,正緊張地確認當日全市師生員工數據的摸排。
自省內發現疫情以來,服務組每天都處于高速運轉狀態,默默守在“幕后”,為晉江的防疫工作提供了準確的數據保障。
來到5樓的辦公室,7張桌子分兩排,桌上擺放著各種數據統計表。每臺電腦桌面同時開著好幾個表格,成員熟練地切換、匯總、整理,一片靜謐,只聽得見鍵盤敲擊聲。
“就是和數據‘打交道’,統計、核實,再統計、再核實……不斷重復,滿腦子都是數字。”眼前的一幕幕,成員洪光兵再熟悉不過了。2020年春節,疫情來襲,洪光兵臨危受命,成為晉江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一員,當時他負責的就是數據摸排與統計。本次抗疫,洪光兵再次干起了“老本行”,只是眼下的工作更加繁雜,要摸排統計的數據更多且要求更詳細。
尤其是前段時間,晉江組織對全市44萬名師生員工進行核酸檢測,服務組要負責統籌安排,每天都要加班加點到凌晨。
如果說在5樓辦公的數據組成員是“數據庫”的話,那么4樓的信息組成員們則更像“客服人員”。
“他(她)是否去過中高風險地區?”“有無做過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出來了嗎?”……每天,一到辦公室,他們就開始打電話,一手抓著手機,一手在紙上快速記錄著,問著問著,還時常要停下來,花點工夫安撫電話另一頭聯系人的情緒。
信息組6名成員最近與手機親密度尤其高,全市19個鎮街和經濟開發區,近800所學校都要他們一一電話聯系對接。往往一個人就要負責幾個鎮街的百所學校,每天撥出和接聽的電話達上百次。
“我們現在最怕的就是聽到有新增的中高風險區域,這意味著又要一輪大摸排,要設計表格,要做解釋工作等。”信息小組成員黃偉東告訴記者,他們的工作并不僅是撥打電話,也要對收集上來的數據進行研判。對于有誤的信息,他們要聯系報送人員,并及時更正。“數據越清楚,前方的工作越好開展。”
記者了解到,除了服務組外,晉江各個學校還設有疫情防控信息員。“他們或許不為人們所熟悉,甚至在撥打電話時常常受到抱怨和誤解,但是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是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幕后英雄。”晉江市教育局副局長蔡朝陽點贊道。
(記者蔡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