嶄新的鋼結構頂棚、整齊劃一的攤位、停靠有序的非機動車、市場內外隨處可見的文明宣傳標語……日前,記者來到晉江安海鎮曾埭農貿市場,下午4時許,雖然市場內買菜的群眾多,但市場內外秩序井然。
“市場整治后,環境提升非常多,特別是占道經營的亂象沒了,路不堵了,來買菜舒心多了。”在市場內買菜的桐林村村民黃女士說。
記者了解到,曾埭農貿市場地處大深路曾埭村段路旁,作為輻射周邊多個村莊的午市,該市場車流、人流量較大。改造前的曾埭農貿市場是露天市場,較悶熱、環境臟亂。同時,因缺乏管理,市場出入口及過道等地方總是被攤販用于擺攤設點,導致周邊道路擁堵嚴重,存在交通安全隱患。
今年初以來,曾埭村將農貿市場整治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按照提升硬件設施、治理頑疾、強化管理等方式,對曾埭村農貿市場進行改造提升。同時,結合文明創建相關工作,通過鎮村聯動,組建了一支管理隊伍,強化市場經營管理,解決原有市場亂停車、占道經營等突出問題,加強市場內外的環境衛生管理,規范市場各商戶的經營行為。目前,市場整治效果明顯。
“我們共投入了30多萬元對農貿市場及周邊環境進行提升,提升包括鋼結構頂棚的增設、攤位的合理規劃、線路的規整、排水設施的提升及周邊停車位的合理施畫等。同時,我們對農貿市場周邊環境進行整治提升,對水溝進行清理,并且每天安排保潔隊伍對市場進行清掃。”曾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美英介紹,改造提升項目今年8月啟動,9月中旬完工。“通過市場改造,不僅提升了農貿市場的整體面貌,也為村集體收入帶來了創收。”
原來,農貿市場提升后,曾埭村對攤位進行了重新規劃,并采取公開競價的方式出租攤位,最低價300元/月起,引導原有占道經營的攤販進入市場有序經營。該方式不僅極大地促進了攤位的利用率,也規范了管理。據悉,目前,該農貿市場可為曾埭村集體經濟帶來每年近40萬元的租金收入。
小市場,大民生。王美英表示,曾埭村將繼續對市場的硬件配套設施作進一步的完善,并且堅持對曾埭農貿市場進行長效常態化管理,方便周邊群眾。(記者林伊婷秦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