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醫療是老百姓最關切的事,辦好教育和醫療就是最大的民生。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今年來,晉江市堅持以“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解決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就醫、就學問題入手,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新舉措,不斷滿足群眾對教育、醫療更高品質的需求,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黨史學習教育帶來的變化和實效。
回應關切把實事辦好
晉江堅持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聚焦就醫體驗、便民服務、孩子接送難等群眾關注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努力為百姓提供便捷、優質的醫療和教育服務。
“丁零零……”25日下午,最后一節課的下課鈴響起,晉江市實驗小學大部分學生留在教室做作業,還有一些學生或前往操場,或走進美術室、電腦室,參加足球、創意手工、民間繪畫、編程、人工智能等社團活動課程。稚嫩的童聲、奔跑的身影、專注的神情……孩子們享受著快樂的課后時光,也汲取著豐富的課外知識。
課后延時的1小時,是五年級三班黃樂萱最期待的時光。除了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高效完成作業外,她每周還能上最喜愛的編程課。
和許多家庭一樣,黃樂萱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在對孩子的陪伴和課業輔導方面,都心有余而力不足。黃樂萱告訴記者,以前回家做作業容易受干擾,效率低,“現在不但在回家前就能把作業完成,還能學到感興趣的課外知識,真是一舉兩得。”
每天下午放學,靈水中心小學的校園里依舊熱鬧。六年一班的學生陳曦正通過參加班級組織的“說理小達人”體驗課后延時服務,“學習氛圍比家里好,老師就在身邊,碰到不懂的問題可以第一時間請教,獲得及時的解答。”
“雙減”政策的出臺,課后延時服務的實行,讓許多家長拍手稱贊。在金融單位上班的柯萍萍兩個孩子都在實驗小學上學,一個二年級,一個三年級。“這學期課后延時服務正式鋪開,這對我們這些上班族來說,這真是一件大好事!”柯萍萍說,和校外機構相比,學校的教學質量、安全管理等方面都更有保障,家長放心、省心多了。
如果說教育是民生之基,醫療則是民生之需。為徹底解決“一院一卡、互不通用”導致的重復辦卡問題,今年4月,晉江正式啟動智慧衛生信息工程暨電子健康卡(多碼融合)項目,推動實名制就醫進程,實現平臺與醫療機構的互聯互通。預計到2022年4月,市民憑借一部手機,即可在全市27家公立醫療單位實現電子健康卡、醫保電子憑證、院內自費卡的全流程就醫,再也無需為忘帶卡、帶錯卡而煩惱。
服務不止把好事辦實
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晉江市多層次、全方位提升醫療、教育等方面服務保障能力,把民生好事進一步做實,讓群眾就醫、就學更舒心、更便捷。
近年來,晉江市引進樹蘭醫療集團、上海六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等高端醫療資源,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端醫療服務。
今年6月,晉江市醫院攜手上海六院福建醫院,啟動了“助立行動——晉江市髖膝關節置換救助工程”項目,計劃5年內免費為晉江籍的因髖膝疾患導致殘疾的貧困人員進行髖膝關節置換手術,其中2021年實施不少于50例。該項目被列為2021年晉江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截至目前,共有43名群眾獲得上海六院福建醫院專家的親自診治,現階段恢復狀況良好。
此外,晉江各醫療衛生單位紛紛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舉措。
安海醫院開通“票據郵寄”便民服務,住院患者只需在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線上提交申請,住院清單、住院發票、門診發票等資料即可快遞到家;梅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院區推開“診間結算”功能,減少群眾就醫等待時間,優化就醫流程,實現“讓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獲得群眾的高度認可。
“雙減”政策出臺以來,晉江市各校迅速組織行動,聚焦提高作業管理水平、提高課后服務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主要任務,拿出實招硬招真招。
“我們作為老師,將全力配合學校做好這項工作,讓學生認可,讓家長放心。”對于課后延時服務,晉江市實驗小學四年級語文老師莊玉清深有感觸,“我們有時候會布置綜合實踐活動作業,需要學生進行開放式的小組討論,課后延時這段時間就是非常好的機會。同時,我們也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吸收情況,接下來的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有所側重。”
晉江市實驗小學副校長曾柏玲介紹,目前學校共有學生3963人,參與課后延時服務的有3755人,參與率為95%,教師參與率100%。“為了有效了解教師、學生和家長對課后延時服務的看法和需求,我們還制定了調查問卷,為下一步優化和調整工作提供參考意見。”曾柏玲說。
晉江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自9月1日全面啟動“5+2”模式課后服務以來,全市義務教育階段269所小學、55所中學積極響應,每周參加五天課后服務的學生占比96%以上,教師參與率近99%,實現了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有需要的學生全覆蓋。
同心同向踐行初心使命
9月份,省內疫情暴發后,晉江衛健系統6000多名干部職工挺身而出,勇敢“逆行”,以極強的行動力和極高的戰斗力,始終戰斗在疫情防控最前線。
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座堡壘。廣大黨員干部在亮明身份、沖鋒在前的同時,不忘針對各類特殊群體,開辟多樣化疫苗接種綠色通道,優化升級服務流程,保障居民放心、安心、舒心接種,讓疫情防控更有溫度、更有力量。
經濟開發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針對轄區企業員工多、工作忙、接種疫苗難等問題,第一時間組建新冠疫苗接種隊,上門提供核查、咨詢、體檢、接種等“一條龍”服務,使員工在工作間隙就能完成接種。接種隊組建至今,已深入13家企業,高質高效完成接種任務,確保轄區企業員工“應接盡接,應種盡種”。
青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時開設老年人疫苗接種綠色通道,現場由醫務人員詳細詢問老年人身體情況,幫忙填表登記,并派出志愿者提供引導、留觀等幫助,為老年人疫苗接種提供極大便利。8月份以來,中心先后為2200名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了疫苗接種服務。
晉江衛健系統其他醫療衛生單位也先后推出應急救護、健康體檢、疾病篩查、義診下鄉等系列暖心服務,贏得群眾點贊。截至目前,該系統共有105個“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除去列入長期實施的42個項目,其余63個全部完成。在這次疫情大考中,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果正逐步轉化為服務群眾、服務大局的生動實踐。
當前,晉江全市上下正擰成一股繩,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果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為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心同向、接續奮斗。
(記者沈茜通訊員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