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陶瓷行業一直都流傳著“狼來了”的傳說,幾乎每一年都被稱為“行業的寒冬”。在即將過去的2021年,由于斷斷續續的疫情,以及能源緊缺導致的政府限電政策,更使企業雪上加霜。國際產業鏈也并不樂觀,原材料價格自開年以來唱漲的聲音從未停歇,以恒大“暴雷”事件為代表的房企大規模違約,第二輪集中供地“流拍”嚴重……“狼”似乎真的來了——許多業內人士表示,在2021年儼然經歷了陶瓷行業的“至暗時刻”。
國星三廠車間內,總經理朱水根(左一)在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的微水泥產品。
值得慶幸的是,在理智看待行業危機的同時,晉江陶瓷企業仍然不懈求索,期待轉“危”為“機”,撥云見日。如近兩年,福建產區的地鋪石生產線已經實現了0到“80+”的飆升,在全國市場占有率達70%,晉江不少陶瓷企業憑借該品類收獲頗豐。可以看出,繼外墻磚之后,地鋪石成了福建產區的一張“新名片”。
成本暴增 漲價求生存
今年開年以來,除天然氣、煤炭價格漲勢洶洶,燃料成本上漲,陶瓷原材料價格也迎來了一片“漲”聲。氧化鋅、氧化鋯、燒堿、碳酸鋇、碳酸鍶、鈦白粉等化工原材料價格漲勢驚人,部分原材料出現短缺,如陶瓷生產所需要的原礦泥,甚至出現搶貨的情況。
重壓之下,“某產區又停產了”“史上最猛漲價潮來了”“某某企業的庫存爆倉了”“誰誰誰又收購了誰”等各種“亮瞎眼”的新聞在陶瓷行業已不鮮見。
各種原材料價格上漲,作為銷售端的陶瓷企業在重重壓力之下,幾經考慮,也只能無奈宣布漲價。記者了解到,5月末,晉江陶瓷企業陸續發出漲價函,因不同的陶瓷產品受原材料、制造工藝等因素的影響,具體漲幅不固定,但大多在原價格的10%左右。
9月,國家發改委發布《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的通知,明確要求“堅決管控高能耗高排放項目”,陶瓷企業作為傳統能耗大戶,被列為首批重點“雙控”對象。
限電無疑是雪上加霜,這導致在“金九銀十”期間原本應該高歌猛進搞銷售的陶瓷企業出現微利、無利運營,更有甚者陷入虧損困局。于是,一些此前對于漲價持觀望態度的企業也不得不發出漲價通知,以減少虧損,維持生存。
“漲價不為提高利潤,只是為了保本。”一位晉江陶瓷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也有陶瓷企業員工無奈地表示:“今年的行情,老板的壓力也大。要么漲價,要么停窯,只有這兩個選擇。”
業內人士表示,“限電”一方面倒逼著企業節能減排,走低碳環保的發展道路,另一方面也在催化對落后產能的淘汰。企業要想將有限的資源用在生產最有價值的產品上,就必須不斷進行轉型和優化,包括對生產制度、產品線甚至合作伙伴的優化。這也是目前所謂能耗“雙控”可以預見的積極作用。
洗牌提速 創新謀發展
針對今年一波又一波罕見的成本上漲難題,華泰集團董事長助理陳嵐波認為,對于陶瓷行業來說,這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必將加速行業的洗牌和整合。
事實上,洗牌早就在不知不覺間提速。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陶瓷行業洗牌加劇,大批中小企業被淘汰出局。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陶瓷生產相關企業平均每年有超100家企業退出,2020年注銷企業達150多家。
此外,陶瓷行業也在加速提高品牌集中度,增加頭部企業生存機會。2020中國陶瓷產能報告顯示,陶瓷行業銷售前十的企業集中度達到18%,這五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2017年至2020年間,全國凈減少211家陶瓷廠、504條生產線,縮減了全國陶瓷生產線總量的15%。
“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不能只追求量,而更要注重科技創新的投入,開發出差異化的產品。”陳嵐波舉例說,比如華泰集團的TOB陶板產品,堪稱當前建筑界最為新型的功能性幕墻材料,具有綠色環保、保溫、隔音、隔熱、降噪、節水節能、材質輕、干掛空腔結構等功能特點。多年來,華泰與時俱進,推動陶板產品在色彩、紋理、規格甚至造型方面不斷創新,延伸出更多元且更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
通過發展新技術、打造差異化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國星陶瓷三廠總經理朱水根對此深以為然。在他看來,企業應該通過大力開發新產品來提升利潤,并逐步加大創新產品的比重,實現企業和品牌的轉型升級。
多年來,國星三廠帶領研發團隊扎扎實實研究產品性能、配方,不斷打磨工藝,尋求突破,打造出不同厚度的產品,以適應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今年以來,繼家博會上攜功能性巖板產品驚艷亮相后,9月,國星三廠自主研發的微水泥產品上線,贏得了積極的市場反饋。“實現了個性化和差異化,品牌和產品自然就更有話語權。”朱水根說。
創新是必然的,而如何“創”,企業更應立足自身實際。“企業還是要堅守自己的拳頭產品,要主動創新,不能盲目跟風,沒有主動權的企業往往會被市場淘汰。”晉江市美勝建材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漢釗表示。
賽道瞄準 發力地鋪石
近兩年,在福建產區,地鋪石生產線已經實現了0到“80+”的飆升,在全國市場占有率達70%。繼外墻磚之后,地鋪石成了福建產區的一張“新名片”,晉江不少陶瓷企業憑借該品類收獲頗豐。
由于地鋪石有利潤,且進入門檻低,市場需求巨大,一旦介入的企業過多,極易發生低價競爭,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發生。一旦頻發質量事件,該品類就會逐漸被市場唾棄,其嚴重后果可想而知。
基于以上的考慮,為做強做響地鋪石品類,福建12家主流陶企起草、編制了《地鋪石瓷磚》團體標準,并于2021年9月1日正式發布實施。
作為發起起草《地鋪石瓷磚》團體標準的企業,近日,福建晉江市祥達陶瓷有限公司斥資6000多萬元建設的全新智能生態地鋪石生產線正式點火投產。祥達陶瓷總經理吳燦陽介紹,這條生產線出品的地鋪石優于《地鋪石瓷磚》團體標準,旨在以更加嚴格的質量標準經營好地鋪石品類,以高端化、差異化的定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圍”。
吳燦陽告訴記者,上述這條生產線年產值將超過1億元,不僅產值翻番,還能節約三分之二的人工,效率大大提升。在吳燦陽看來,盡管房地產紅利已在走下坡,但地鋪石在市政和舊街改造等方面,同樣具備可觀的市場發展空間。“一兩年之后,相信地鋪石的推廣使用會越來越廣泛。”吳燦陽說。
作為較早進入地鋪石領域的企業,福建名奇陶瓷有限公司在2018年正式投產地鋪石后,先后推廣到江蘇、浙江、上海、江西、河南等地,產銷態勢良好。趁熱打鐵,今年10月,名奇陶瓷投入建設全新智能窯線,表現出深耕地鋪石品類的決心。名奇陶瓷總經理吳培君介紹,新的產線將在明年3月投入使用,在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熱能回收方面都將有所提升,生產的產品品類也將更豐富。
據了解,在豪山建材有限公司,地鋪石品類已占到企業整體銷量的60%。為迎接下一輪市政工程風口,豪山已做出相應的產品升級準備,如將表面工藝升級及厚度由原來的18mm提升至25mm和30mm,進一步通過優化升級產品結構擴大市場份額。
記者 王云霏 張晉福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