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戶零門檻、同城同待遇、按貢獻論英雄……
一張居住證,能享受30項市民化待遇;一本戶口本,在晉江無房也能辦;貢獻越大,積分越靠前,享受的購房、入學優待越多……近年來,晉江堅持“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蓋”工作理念,采取各項有力措施,讓“近者悅,遠者來”,推進流動人口市民化,成長為新晉江人,共建共享晉江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
居住有待遇落戶零門檻讓流動人口“想來就來”
“原以為辦戶口很難,沒想到晉江效率這么高,我們可以安心在這打拼了!”近日,如愿以償成為新晉江人的周先生感慨地說。
周先生來自江西,在晉江英林打工已經10年了。在這里,他認識了現在的妻子,組建家庭后,兩個孩子也隨之而來。考慮到將來小孩讀書問題,周先生今年原本準備買房,但聽工友說,在晉江沒房子也可以落戶。于是,周先生就通過上述政策,順利在晉江落了戶。
原來,為吸引更多流動人口落戶成為新晉江人,晉江全面放開落戶限制,2012年就試行《晉江市流動人口落戶管理實施意見》,2014年進行優化修訂,實行“無房也落戶”“先落戶后管理”等政策,有穩定住所即可申請落戶。
無房落戶要落在哪呢?晉江將全市390多個村(社區)、300多家規模企業所在地,作為公共地址設立集體戶,“零阻礙”接受流動人口落戶申請,“最直接”辦理流動人口落戶業務。“零門檻”落戶的便利,讓很多人直接受益。2014年至今,晉江累計接收流動人口轉入落戶12.8萬人,周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晉江民營經濟活躍,新晉江人超過100萬人,與本地戶籍人口基本持平。這些人員的大量涌入,為晉江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但也帶來服務管理上的挑戰。
早在2011年,晉江就率先在全省實施流動人口居住證管理制度,此后不斷優化完善,拓展服務內涵,目前持證的人員可享受住房保障、社會保險、醫療互助等30項市民化待遇。2014年至今,晉江全市新辦理居住證300多萬張。
為讓流動人口在身邊就近享受服務,晉江還成立市級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專門機構——晉江市流動人口綜合服務中心;在各鎮(街)、村(社區)建設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所(站),設立390多個流動人口居住信息采集點和47個居住證辦證點,在59家規模企業設立流動人口綜合服務中心,形成市、鎮、村、企業“四位一體”的服務管理網絡。
想落戶?“零門檻”!不想落戶?只要辦理居住證,也能享受同城待遇!近日,央視一套《焦點訪談》再次聚焦晉江,以《小城故事暖心服務惠民生》為題,講述晉江在全省率先實行居住證等舉措取得的成效,為晉江對新晉江人的暖心服務點贊!
同城同待遇保障全覆蓋來了就是新晉江人
“我收到了蔬菜包等食品,感到非常暖心。”新晉江人小田告訴記者,來自重慶的她,在晉江一家鞋廠務工,今年疫情防控期間,收到“新晉江人關愛行動”送出的“愛心禮包”,驚喜萬分,有種說不出的感動。
小田兩個女兒都在晉江上學,學校離廠區車程不到10分鐘,工廠安排班車接送。更讓她高興的是,大女兒將要上高中,也能和本地人一樣免學費就讀。
晉江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政府每年投入20億元,幫助外來工子女就近入學,90%以上在公立學校就學,學生享受12年免費教育。
來自四川的陳女士2008年來到晉江工作,一待就是十幾年。說起留在晉江的理由就是高質量教育。“這里的教育水平比老家高,我們在外辛苦打拼,不就是為了孩子嗎?”陳女士說,“我很早就在晉江安了家,把兒女都接過來讀書。”
記者從晉江市綜治中心獲悉,目前,晉江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共有來晉務工人員子女19.93萬名,占全市的51.74%。普通高中流動人口就讀子女與晉江籍學生同等享受免收學雜費政策。全市所有公辦學校向流動人口子女開放,實行“同類別無差別登記”“電腦派位”“統籌調劑”等政策,賦予流動人口子女享受與本地學生同等就學升學權益。
晉江市有關領導在不同場合表示,與本市戶籍人口數相當的外來人口,早已成為晉江企業發展的產業大軍,加速了晉江“產城人”融合發展,是晉江高質量發展的參與者和助推者。晉江也始終堅持“共建共享”理念,新晉江人和本地人一視同仁,享受同城化、均等化待遇,共享發展成果和高品質生活。
“要讓流動人口有家的感覺,讓他們感受到晉江的包容、接納,提升幸福感和認同感,才能留人留心。”晉江市流動人口綜合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均等就學”只是晉江留人舉措之一,多年來,晉江統籌推進教育、就業、醫療、社保、住房保障等領域的配套政策,建立市民化待遇的落實督查機制,確保提供穩定的同城均等化公共服務,滿足流動人口需求,讓他們“賓至如歸”,成為有歸屬感的新晉江人。
以實績比高低按貢獻論英雄讓新晉江人無“后顧之憂”
泉州輕工學院的老師葉明東來自寧德,在晉江工作已有七八年。2017年,他得知晉江推行流動人口市民化積分優待政策,2018年,他便提交了申請。排在35位的他,在錢塘雅苑選購了一套132平方米的安置房,單價4500元/平方米。而當時,周邊房價已經七八千元。“對我們工薪階層而言,買房是頭等大事。通過積分優待,大大減輕了我們的壓力,也可以讓我們把更多的精力和熱情投入工作中。”目前,已是新晉江人的葉老師最開心的是,有自己的房子,在晉江的生活越來越舒心。
為了鼓勵一批融入深、貢獻大、素質好的流動人口更好扎根,2014年起,晉江率先在全省推行流動人口市民化積分優待管理辦法,從融入程度、綜合素質、發展貢獻、社會奉獻、杰出表現、行為控制六個方面設置指標,對持有居住證的流動人口實行積分管理,積分排名靠前的可享受優待政策。
貢獻越大,積分越靠前,優待越多。根據政策,晉江市每年安排“1000個公辦學校起始學位、1000個安置房購房(或自行購房補助)資格,以及部分政治待遇”作為積分優待措施,供積分排名前1000名的優待對象輪候選擇。
同時,根據流動人口的實際需求,晉江不斷修訂積分優待管理政策,進一步拓展積分住房、積分入學等服務,購買商品房補助標準實行按實際購買面積進行分類補助,最高可補助8萬元。目前,晉江全市申請參加積分排名的超10萬人。
湖北人楊慧2001年來到晉江,目前是佶龍機械公司的行政經理。2018年,他選擇在晉江落戶,同年通過積分優待政策,在綠洲花苑買了一套150多平方米的房子。之后,楊慧結合崗位工作,以自身經歷向同事推介積分優待政策,公司先后又有5名外來員工選擇落戶。“積分優待,既解決‘房子’問題,又解決了‘孩子’讀書問題。”楊慧說,一個地方能讓外地人扎根,兩個原因很重要:一是有發展空間,二是生活壓力不大。“這兩方面,晉江都很有優勢。首先,晉江經濟發達,外地人機會多,晉江人也不排外,讓大家有認同感。其次,晉江政府辦事效率高,還有積分優待等很多優惠政策,解決外地人的后顧之憂。”
除了積分優待,在人才認定上,有些新晉江人雖然對企業貢獻大,卻受文憑、論文、科研成果等指標限制,無法成為政府主導認定的人才,為此,晉江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享有人才自主認定資格。對企業自主認定的人才,按一、二、三類,可分別享受每人每月3000元、2000元、1000元的工作補助。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金校紅就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
金校紅1999年來到茂泰,從一名基層配料調色員成長為技術骨干,已推動公司許多科技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作為茂泰鞋材工藝革新的主要貢獻者,雖然學歷不高,但他的業績得到公司的認可,前不久被公司自主認定為一類人才。
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關系等傾向,以能力、實績、貢獻評價人才,將人才自主認定權交到企業手上,這種方式得到了企業和員工的認可。“很榮幸被評為一類人才,感謝公司對我的肯定。”金校紅說。
購房或租房居住1年,可申請參加村(社區)民主選舉;各級“兩代表一委員”、勞動模范、美麗晉江人,新晉江人的身影隨處可見……除了優待政策外,晉江還引導新晉江人融入企業、社區等多層面,讓他們消除“打工”“過客”心態,更加深度融入晉江發展,感受到勞動的尊嚴、奮斗的價值,實現共建共享,過上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記者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