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12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文/圖)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七次到晉江調研,并總結提出“晉江經驗”。“晉江經驗”的提出,給晉江這片發展熱土以思想的引領和精神的滋養,成為其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和制勝法寶。
時值“晉江經驗”提出20周年,由省委宣傳部主辦,泉州市委宣傳部、省宣傳新聞中心承辦的“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集中采訪活動于11日啟動。圍繞“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營商環境”“產城融合發展”“推動共同富裕”四個維度,來自中央、省級和市級媒體的記者將實地走訪、對話,全方位展示泉州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新作為、新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晉江牢記總書記囑托,發揚愛拼敢贏的精神,打造了超2000億元的鞋服產業集群、超千億元的紡織產業集群,以及食品、建材兩個超500億元產業集群,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900億元,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居全國第四位。
首日,采訪團走進晉江調研采訪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泉州裝備中心”)、華清電子公司、滿譽(福建)輕工機械發展有限公司、信泰集團、勝科納米等企業。在科技的賦能下,一眾企業積極轉型升級,各種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等研發取得突破,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泉州裝備中心:科技創新 為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
泉州裝備中心,是在中國科學院與福建省人民政府深化科技合作協議框架內,由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與泉州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7月4日簽約共建,是海西研究院5個內設下屬研究中心之一。
該中心面向智能制造和“碳達峰、碳中和”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及新能源領域等開展創新研究工作。當前,泉州裝備中心從德國、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一流院校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引進團隊帶頭人及科研骨干,承擔國家、中科院、福建省和企業合作等各類科研項目300余項,在“現代控制與傳動系統”“智能測控及網聯技術”“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等研究方向取得一批重要影響力的原創成果。同時,還與300余家建立合作關系,為企業解決關鍵技術難題300余項,并推動一大批成果實現工程產業化。
工作人員正在操作設備
工作人員展示工業機器人跟隨運輸平臺
扎根晉江8年多,泉州裝備中心也積極為本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賦能”,涉及柒牌、華宇、361度、恒安、晉工等企業的物流、生產排程、5G應用、工業大數據分析和數字化產業研發等方面。“多年來,我們與晉江相互依存,與本地企業保持著密切互動,特別是紡織鞋服、機械裝備等產業,幫助傳統企業開展企業數字化轉型相關布局和享受實施。”泉州裝備制造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作為經編行業的龍頭,晉江華宇織造有限公司擁有雄厚的產業技術基礎,但在定制化生產模式轉變過程中面臨著生產調度的問題。中心創新團隊為其構建了智能生產排程與優化系統,替代人工排程方式,量身打造的軟件系統能夠根據當前車間生產情況、客戶訂單數量、紡織生產工藝要求、物料庫存等多方面信息,自動生成生產方案并優化。如此一來,企業既實現了精細化管理,也實現了降本增效。
華清電子:研發核心技術 填補國內行業空白
福建華清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氮化鋁陶瓷基板生產制造企業,系北汽產業投資和上汽產投參投企業,專業從事高熱導率氮化鋁陶瓷基板和電子陶瓷元器件研發、生產、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5G通訊、LED封裝、功率模塊、影像傳感、汽車電子和航天軍工等高科技領域,銷往國內和國際多個地區。
工作人員介紹公司情況
據介紹,其主要產品之一——氮化鋁陶瓷基板,是國家大力發展的行業,應用前景極其廣泛。2021年,公司的產值達1.6億,將力爭在2023年實現5個億的產值目標。
“我原來是從事紡織的,從棉花、棉紗做起,給晉江的服裝品牌做配套。”華清電子董事局主席施純錫是從晉江走出去的港商。2006年,40多歲的施純錫敢于“吃螃蟹”,從傳統行業“轉行”做電子材料,嘗試學習新鮮事物。公司引進了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到2012年的6年里投入了2億元研發經費。憑借在氮化鋁陶瓷基板產業化技術上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和持續改進,公司現已完全掌握了氮化鋁陶瓷基板制備的核心技術,實現了該領域的國內空白,產品品質經過市場驗證,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雖然快到退休年齡了,但施純錫仍堅持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
他說,晉江是他的故鄉,晉江人愛拼敢贏。帶著這種精神,華清電子將不斷開拓創新,繼續引領中國氮化鋁電子陶瓷基板行業的發展,為打造產值規模超百億元的電子陶瓷材料及元器件產業集群不斷努力。
信泰集團:數字化轉型 打造5G智能產業園
Adidas、Skechers、Decathlon、Brooks、Saucony、Reebok、NB、UA、安踏、李寧、特步、361°、鴻星爾克、喬丹、貴人鳥……這些國內外的知名運動品牌,都與信泰集團有合作。
信泰集團是一家專業從事鞋服紡織新材料、可穿戴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服務,紡織材料染整及紡織機械的互聯網+高新技術企業。
時間回到上世紀90年代,信泰以嫻熟的經編工藝在晉江成立,并迅速崛起成為行業內的工藝翹楚。2015年,公司開啟了數字化轉型升級之路,并于2020年巨資打造5G智能產業園。
集團與眾多品牌合作
大屏幕實時顯示經編設備的情況
自動充放氣囊鞋
在信泰研發大數據精管中心,集團執行總裁許金升介紹,目前,公司100多臺經編設備已全部實現了線上化,通過大屏幕可以查看每臺設備的實時運作情況。
現場,一款自動充放氣囊鞋吸引了采訪團的注意。該款鞋子可以充電,并通過APP操控,更神奇的是,這雙鞋子可以智能監測用戶的狀態,自動調整氣囊的大小,給用戶提供最舒適的腳感。
“我們集團在工業互聯網的領域走在行業前端,諸如智能倉儲、AGV小車等在新建的工廠里大量運用。”許金升說,產品生產從最初的“人找貨”變成如今的“貨找人”,集團還在其他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設備維修保養等也做了很多嘗試,取得不錯的效果。
通過設備的引進升級和研發的創新,信泰取得了多項研發創新,擁有一批技術精湛的專業技術人才,共申請各類專利223件,其中發明專利79件;已獲授權專利147件,其中發明專利2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