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與企:
堅持政企互動,實現“有效的市場”“有為的政府”
縣域經濟發展源于市場力量推動,需要政府的主動介入、“有為”引導和傾心服務。長期以來,良好的政企互動是晉江的“金字招牌”。
年初,盼盼集團總裁蔡金釵接到了一位晉江市領導的電話,對方問他,最近怎么突然工廠用電量下降了?有沒有需要政府幫忙解決的?“其實,電量下降主要是啟動了新廠,產能轉移至新廠后,舊設備停用所致。”蔡金釵說,這通電話看似小事,卻非常暖心,“政府隨時在你身邊,為企業家解決問題,不僅有擔當,而且有效率。”
在晉江采訪,聽到很多這樣的話:晉江黨政干部都把自己定位為“引路人、推車手、服務員”,制定了“不叫不到、隨叫隨到、說到做到、服務周到”的治理和服務原則。在這片土地上,黨政領導和企業家們彼此都非常了解對方需求及自身角色定位,相互支持配合,構筑良好互信,產生了同頻共振的效應。
省委書記尹力指出,要深入精準落實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破除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各種壁壘,鼓勵引導民營企業大膽創新、放心創業、放手創造。
一方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市場能做的堅決交給市場做,實現“有效的市場”。另一方面,堅持加強政府引導和服務,盡全力、無私利、有底線來為實體經濟保駕護航,實現“有為的政府”。
這兩天,勝科納米(福建)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喬明勝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
不久前,公司向市場監管部門提交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CMA資質證書)的初次申請,卡在了預審環節,原因是填報的經營范圍中“貨物進出口”一項被認為與檢驗檢測活動無關。
“我們是集成電路檢測領域的專業企業,擁有行業最先進的實驗室,從國外進口相關檢測儀器和耗材是常事。”無奈之下,喬明勝只好向福建省集成電路產業園區建設籌備工作組求助。籌備工作組了解到,省內暫無相關領域的專業企業,企業在工商注冊時無法標注“檢測技術進出口以及儀器設備進出口”,只能勾選“貨物進出口”,因此產生誤會。了解情況后,籌備工作組專門派人陪同企業負責人到福州向審批部門說明情況,并邀請審批人員到實地查驗。幾番溝通和努力,這個難題得以妥善解決。對此,喬明勝深受感動。
讓喬明勝“感動”的,這不是第一次。今年4月,上海遭遇疫情,企業引進的一種重要耗材被困上海口岸。籌備工作組發動晉江上海商會的力量,委托晉江鄉賢千方百計“眾里尋它”拿到這批耗材,并接力“護送”到晉江。
“晉江,是我們正確的選擇!”企業落地前后經歷的幾樁事,無論大小,喬明勝都深切體會到了“靠譜”。當初,公司布局時,周邊省份好幾個意向地都在“搶”,“來到這里投資,一是看中當地新興的集成電路產業鏈,二是晉江市政府和集成電路產業園區貼身、周到、高效的服務,讓企業可以專注發展。”靠譜的晉江,讓勝科納米實現了7月注冊,8月完成選址,12月投產。“從場地裝修到設備進場、安裝、調試,僅用了4個月,創造了全球集成電路行業分析實驗室建設速度的紀錄。”
企業紛紛“加速跑”,背后是創新創業創造環境的持續優化。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的“便利福建”,持續優化創新創業創造環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寬民間資本進入領域,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保障民營企業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對企業稅收“能減則減”,社會保障費“能降則降”,行政事業收費“能清則清”;健全政企會商、干部掛鉤聯系服務企業等制度,視民營企業家為“自己人”;實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推動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和企業家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讓企業獲得感不斷攀升。
今年6月,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我省出臺《關于貫徹落實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實施方案》,從加大市場主體紓困解難力度、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更大力度保就業等8方面出臺48項措施,按照全面頂格、能出盡出、精準高效的原則,拿出“真金白銀”為企業減負。
最新數據顯示,民營經濟貢獻了福建53%的進出口、57%的投資、70%的生產總值、80%的就業和稅收、97%的企業數。截至2021年底,全省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數662.1萬戶,民營經濟市場主體5年來增長了約1.5倍,在福建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