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脫胎換骨新城日新月異
寒露之后,秋高氣爽。驅車出城,沿迎賓路一路向西,車窗外,天藍地綠、水清人和的斑斕畫卷撲面而來。穿過紫帽高架橋,整齊靚麗的安置樓,寬闊干凈的柏油大道,還有路上洋溢著幸福笑容的村民,似乎在迫不及待地向來客訴說晉江紫帽鎮十年來的蝶變。
記者 董嚴軍 攝
總征遷面積7558畝,總拆遷量150萬平方米,涉及人口8600多人,企業51家;連續五屆承辦紫帽山植樹節,完成造林綠化超7500畝,松材線蟲病防治松林改造5764畝;建成省級美麗鄉村1個,泉州市中級版“綠盈鄉村”2個;紫帽山景區獲評省級旅游度假區……
一組組數據、一處處變化、一張張答卷,折射出十年來紫帽鎮各項事業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
拆舊建新老鎮煥發生機活力
每天一早,洋店村老支書曾榮煌都會到所住的后厝街小區樓下散步健身,小區里,桂花和菊花開得正艷。片區內高樓林立,配套齊全,與中心市區差別不大,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而昔日的洋店村是老舊房子交錯,兩車相會變“死對”的落后村莊,后厝街更是破舊不堪、市場雜亂。
曾榮煌清晰地記得十年前的紫帽,整個鎮區沒有一棟漂亮的高樓,沒有一處像樣的餐館,沒有一條寬敞的柏油路。
“沒有改建就沒有出路。”曾榮煌說,2013年,紫帽片區啟動征遷項目,他帶頭在提前批簽約,并積極協助做好群眾動員工作,讓群眾歡歡喜喜騰空搬遷,安安心心等待美好生活的到來。
如今,紫帽人的幸福生活已如期而至。
十年來,紫帽鎮全面推進片區改造建設進度,片區內23條市政道路構成的交通路網基本完成,鎮級文體活動中心、綜合市場、中心小學、中心幼兒園等一批公建項目建成投用,11個安置小區選房安置工作全面完成,2438戶群眾幸福回遷。十二年一貫制公立學校清華附中晉江學校投用。紫祥社區掛牌成立,紫帽的城鎮一體化進程邁出新步伐。
“當時,已經看到晉江其他地方通過改造帶來的發展變化,我從一開始就很支持片區改建。”浯垵村村民李先生回憶說,拆遷帶來不便那是暫時的。
2017年,順利回遷紫帽后,李先生和父母立即精裝了一套房子,并在新房里結婚生娃。去年,他賣了一套閑置的安置房,買了一部新車,和朋友合伙在小區樓下開了一家餐飲店,生意不錯。今年,李先生的孩子順利入讀紫帽鎮中心幼兒園,一家人其樂融融。
砥礪奮進新城點亮幸福生活
沾腳的“泥腿子”路換成了寬敞的水泥路;野草叢生的區域成了村民可以登高休憩的休閑場所;以往黑燈瞎火的村道被一排排明晃晃的路燈照亮……對于紫星村的蝶變,今年78歲的紫星人王金福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十年前,紫星村還是一個經濟薄弱、發展緩慢的村莊。地處山內,遠離鎮區,村里只有一條土路通向山外,卻又是天晴滿天飛塵,雨天坑坑洼洼。”王金福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紫星人飽嘗了交通不便帶來的痛苦。村民行走、學生上學都極不方便。“當時留守的都是小孩、婦女、老人,大家都笑稱紫星村是‘613899部隊’,‘61’指小孩,‘38’指婦女,‘99’指老人。”
窮思變,變則通。2013年,紫帽片區改造啟動,紫星村乘勢而為,以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開啟了逆襲之路。
當年,在紫帽鎮政府的支持下,紫星村投入400多萬元建成七個公園,形成以王氏家廟、臥牛穴、官帽山、紫溪水庫、嘉樹麗情、茂榕盤石等為主題的公園,打造出追夢園、豐財園、千禧園、德福園、醉美園、頤壽園和天祿園“七寶園”,村莊的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很大提升。
更令紫星村村民開心的是,2019年紫帽鎮區新的主干道——興紫大道通車了。
“這條路通車,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紫星村黨支部書記王詩智說,紫帽片區改造前,從紫星村到國道324線需走山路或穿過霞茂村。村民出行不便,連手機信號都很弱。片區改造后,紫帽的路網逐步完善,尤其是興紫大道通車后,不僅可改善紫星村及周邊區域的交通條件,還能縮短紫星村村民前往泉州市區和晉江市區的距離。此外,泉州市區K612路公交車延伸到紫星村,結束該村無公交車的歷史。
王詩智說,現在環境變好了,以前離家奮斗的中青年們陸續“返巢”開超市、做民宿、經營茶葉店等。清華附中晉江學校投入使用,孩子們上學也不用愁了,許多在外地做生意的鄉賢聽說十二年制的學校在紫帽鎮辦學,紛紛帶著小孩回到了家鄉……越來越多的村民正在見證并享受著紫帽鎮的發展成果。
(記者蔡培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