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下,高聳的塔吊機揮舞著長臂,進行著大跨度的物料運輸,在天空中畫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弧線下方,4棟拔地而起的標準廠房氣勢恢宏。這是位于晉江經濟開發區安東園的綠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業園項目現場。該項目的建設進度每天都在刷新。
安東園綠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業園項目施工現場。記者陳巧玲攝
“標準廠房的建設,是向立體要空間,可以讓工業土地長出更多的‘金子’。”看著工地一天一個樣,項目運營總監莊榮志喜上眉梢。
作為一名黨員,16日,莊榮志和項目部的黨員、管理人員一起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黨的二十大報告催人奮進,有關‘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部署,擘畫了新的發展藍圖。”莊榮志興奮地說,綠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業園的建設,將推動傳統紡織印染產業從制造高耗向智造轉變、綠色轉型,為晉江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一分力量。
“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這令我們備受鼓舞。”晉江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許國鑫表示,當前,圍繞晉江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經濟開發區正全力推進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將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推動園區從空間重構向產業升級。
緊咬實體經濟不放松是“晉江經驗”最鮮明的特色。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晉江經驗”引領下,晉江心無旁騖堅守實體經濟,走出了一條縣域全面發展的典范之路。
食品園、三創園、時尚園、新塘園等多個工業園區,從規劃圖紙到落地建成、產出效益,成為晉江產業鏈集聚的主陣地、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十年來,晉江鞋服產業年產值邁過兩千億元“大關”,紡織產業超千億元,建材、食品產業均突破五百億元,集成電路、智能裝備、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年產值均超百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超6900億元。
進入新發展階段,需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當前,晉江正以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政策為契機,舉全市之力、聚全市資源要素加快推進14個標準化試點園區建設,打造一批產業綜合體、創新綜合體,為構建“4341”現代化產業體系,開辟“千萬平米”產業空間,全力讓寸土生“寸金”。
“這對于我們企業來說,也是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天時’。”滿譽(福建)輕工機械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經理林志群高興地說。
有了“天時”,滿譽機械立即謀求“地利”“人和”,上馬了產業機械微工業園建設項目,將推動產能提升超30%,預計可新增年產值8000萬元,將政策紅利變成實實在在的發展動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這鞭策我們民營企業加快創新轉型的步伐,做大做強產業鏈、供應鏈。”林志群說,滿譽產業機械微工業園建成后,還將吸引上下游企業入園,完善鞋機生產產業鏈,在園區內實現延鏈強鏈補鏈。
園區標準化建設,是做產業、做城市,更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工業(產業)園區規劃設計涉及三個層次問題,分別為產業、城市、園區。”有關專家表示,產業提升是核心問題,城市是產業發展與提升的載體,園區是產業發展與城市互動關系的具體表現。園區規劃設計在考慮產業需求的同時,還要站在城市發展的全局角度來規劃。
五里高新綜合產業園、內坑鎮品牌工業城的建設,就是晉江綜合考慮產業、城市、園區三者關系推動新型工業化的園區標準化建設的典型代表。
園區內,不僅有多個標準化微工業園建設項目,教育、醫療、體育場、休閑、居住、交通及消防等服務設施也同步“配齊”,形成配套完善的復合型綜合產業園。
寸土生“寸金”,“平米”論英雄。放眼晉江,新塘園“新智造”產業園項目吸引著社會資本的參與,陳埭鎮千畝標準化園區呼之欲出,龍湖紡織智造園內項目成效日益凸顯、金井綠色新材料產業園不斷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帶來的更多土地“裂變”正徐徐上演。
(記者 許春 蔡明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