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黨的二十大所擘畫的鄉村振興藍圖,在安海各村(社區)引起熱烈反響。大家學報告、談變化、謀發展,紛紛表示對鄉村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海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持續深化美麗鄉村建設,推動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特別是近年來,安海鎮堅持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廣大干部群眾辛勤耕耘,因地制宜謀發展,鄉村發展日新月異。
十年間,安海鎮全面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所有村(社區)集體經營性收入均超20萬元;全省首創村(社區)向社會公開承諾三年工作行動計劃,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激發群眾參與鄉村建設熱情;深入實施“美麗鄉村”創建行動,持續推進“一革命四行動”(農村廁所革命,農村垃圾治理行動、污水治理行動、農房整治行動、村容村貌提升行動),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畫卷有序鋪開。
“黨的二十大對鄉村振興和‘三農’工作提出的新目標新要求,為新時代鄉村振興和‘三農’事業高質量發展描繪了更加燦爛的前景,更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安海鎮黨委書記陳進福表示,接下來,安海鎮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科學把握、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讓鄉村成為安居樂業、記得住鄉愁、令人向往的地方。
安海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黃勝鑫表示,安海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聚力共同富裕,推動鄉村振興更有質量。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和美麗鄉村建設,著力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產業拓寬富民路
金秋十月,瓜果飄香。時下,晉江市安海鎮的鄉村田野里,處處一派秋收秋播的繁忙景象。村民盡享豐收的喜悅,更以豐收迎盛會。
田間地頭,村民忙耕種。
日前,記者來到安海鎮壩頭溪邊村,可見青蔥翠綠的甘蔗林立田間,挺拔茂盛,長勢良好。不久后,這里的甘蔗將迎來豐收,村民在田間一邊忙澆灌,一邊談變化。村民蔡阿婆看著即將豐收的甘蔗,難掩喜悅道:“如今,田里的道路、灌溉設施越來越好,只要愿意做,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感謝黨給我們帶來的好日子。”
壩頭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秋景介紹,2020年以前,壩頭溪邊村的農田有三分之一是撂荒地,近兩年,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流轉工作,現在壩頭溪邊村的土地已經全部‘活’起來,實現了村民、集體“雙增收”。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19年以來,安海鎮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先后開展了壩頭村、曾埭水后西邊片、上垵新店片、赤店村、瑤前村5個片區建設項目,建設總面積5072畝,總投資823.7萬元。截至本月,相關項目已全部完成。
農業基礎設施的完善,不僅破解了農民的耕種難題,也使鄉村農業迎來了發展新機遇。農機可以開進田里,不少專業農業種植企業都看中了安海鄉村農業發展前景。今年,壩頭溪邊村成功推動280多畝土地流轉,目前已招引多家專業種植戶承租進行辣椒、西紅柿等作物規?;N植。與此同時,在安海曾埭村,800多畝土地也于不久前成功流轉,下一步將有專業農業種植企業進行科學的水稻種植,再現“金曾埭”的稻田風光。
“之前家里的土地都荒廢著,這兩年流轉給村經濟社集體發展,不僅有租金拿,還有分紅。去年,每個經濟社社員都領到了1萬元的福利金,大伙別提多歡喜了。”溪邊村村民許自助笑著介紹道,經濟社考慮到部分村民仍有自耕的需要,還特意劃出50多畝較好、較集中的地塊供村民承租自種。
許自助口中的“經濟社”正是溪邊村在鄉村振興實施過程中,圍繞推動產業振興,壯大村集體經濟,秉承“黨委政府搭臺,村企聯合唱戲”原則,創新“村企合作、鄉賢反哺”模式而成立的安海鎮壩頭村溪邊股份經濟合作社。這也是安海鎮第一個由自然村成立的經濟社。目前,溪邊經濟社已成功孵化出村企合作項目寶旺金屬制品有限公司、黨政村企聯建項目安海鄉村聯盟驛站和愛購安海平臺,并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實現溪邊村多元產業發展,富民增收。
安平社區,黨建引領社區網格化治理。
“溪邊經濟社現發展的項目涵蓋了工業、商業、農業,進一步完善了集體增收、村民分紅、鄉村振興的良性發展格局。”溪邊村經濟社理事長許自興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溪邊村發展擘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下一步,經濟社將繼續整合和盤活溪邊村的資金、資源,以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讓全體村民共享發展成果。”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一直以來,安海鎮因地制宜,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以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以產業增效帶動鄉村提質。
數據顯示,十年間,安海鎮農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目前,安海鎮已全面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42個村(社區)集體經營性收入均超20萬元。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扎實推進,農地確權基本完成。外曾、前蔡等26個村完成股改量化和經聯社賦碼登記。與此同時,鄉村發展動力更足。安海鎮積極落實各級支農惠農政策;安海土筍凍、紫菜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成功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及示范基地14家,認證無公害農產品9個、綠色食品證書35份,總數居全市前列。
鄉村美顏靚家園
干凈整潔的村莊道路,整齊雅致的農家屋舍,干凈清澈的溪流……日前,記者來到安海曾埭村,一幅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撲面而來。
“十年前,曾埭村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環境更是臟亂差。現在村子里環境好了,大家也都更加自覺地愛護環境了。”曾埭村民黃女士說起鄉村變化,嘴角不自覺地揚起。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近年來,我們村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同時,結合道路提升、廁所革命、河道景觀建設、農貿市場建設等具體的鄉村建設項目來改善環境,以環境整治為支點,撬動鄉村振興大杠桿。”曾埭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美英表示,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不僅提升了村莊宜居品質,也為村莊發展鄉村旅游、壯大村集體經濟奠定了基礎。
“等這條路一通,曾埭休閑旅游特色鄉村的發展之路也就跟著通了。”近日,曾埭村鄉間康養型田園漫步道改造項目正在加速掃尾,即將完工。對此,村民們都十分期待。
據了解,曾埭村鄉間康養型田園漫步道的建設,將使曾埭村及其周邊千畝田園風光與安平橋景區形成有效串聯,通過借力安平橋“世遺”效應,疊加人文、生態兩大優勢,打造安平橋景區“后花園”。目前,已有專業公司正在接洽投資開發曾埭村文旅項目。
王美英表示,下一步,曾埭村將積極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積極發揮曾埭村的自然生態資源、歷史人文資源等優勢,深化曾埭文旅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造福村民。
“農村人居環境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能夠吸引更多人才返鄉入鄉創業,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讓鄉村更具人氣,讓廣大農民群眾擁有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增強幸福感。”安海鎮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安海鎮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提高群眾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質的一項民心工程、實事工程來抓,積極推動各村(社區)在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上發力,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安海新店村微景觀成為村民休閑娛樂好去處。
據介紹,近5年來,安海鎮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深入實施“美麗鄉村”創建行動,投用小型污水處理站13座,新改建農村公廁24座,建成鄉村“微景觀”項目68個,美麗鄉村畫卷有序鋪開。
下一階段,安海鎮將圍繞共建宜居家園,持續推進“一革命四行動”,規范畜禽養殖,全面綠化彩化鄉村,開展環衛比拼、微景觀創建競賽、美麗庭院評比等活動,打造一批富有綠韻、綠態、綠魂的綠盈鄉村。加強地方特色保護和鄉土風貌塑造,打造瑤前—新店—上垵—壩頭(溪邊)鄉村振興示范線,推動“美麗鄉村”連點成片、形成展示面。
文化鑄魂鄉村興
在安海鎮桐林村,有一處網紅景觀——“微縮安平橋”。其以安平橋為原型進行縮影展示,景觀橋長120米,寬2.5米,橋頭還豎起黃護黃逸父子紀念石雕像。該景觀如今已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更成為桐林村弘揚鄉賢文化的亮眼名片。
據悉,捐資倡議并支持安平橋建設的黃護黃逸父子是桐林村人。長期以來,在桐林村,先祖黃護黃逸父子倡建安平橋的慈善故事,一直為村民所津津樂道。同時,鄉賢的精神更是感染著一代代桐林人。
緊鄰“微縮安平橋”的鄉賢文化長廊,是桐林另一處標志性文化景觀,圖文并茂地集中展示桐林村20多位杰出鄉賢主要事跡、成果和貢獻。走在其間,可感鄉賢事跡傳遞的正能量。“這幾年,凡是來我們村的客人都會夸桐林變化大,變的不單是村容村貌,還有人心,一個村莊的精氣神。”桐林村村民黃寶郊說。
“近年來,桐林村積極挖掘以鄉賢文化為代表的歷史文化遺存,緊鑼密鼓推進‘黃護故里、宜居桐林’鄉村振興建設,取得較好成效。”桐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黃明證介紹,在鄉賢文化的感召下,村民的向心力、凝聚力更強了,這也進一步推動了村容村貌的提升及鄉村的發展。
近年來,鄉賢與村民齊心協力扎實建設,桐林村發展日新月異,村主干道實現“白改黑”,建成多個路口景觀、黨建文化走廊、民俗小涼亭、休閑廣場。桐林村經營性收入從2018年的5萬元攀升到2020年突破100萬元。桐林村還獲評省級農村宣傳思想文化示范村、泉州市“領頭雁”、泉州市文明村、晉江市首屆醉美村居等。
▲桐林村,積極弘揚鄉賢文化,凝聚鄉村合力。
桐林村的變化是安海鎮聚力鄉村文化建設,扎實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的縮影。近年來,安海鎮把大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繁榮發展鄉村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近期,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安海鎮正積極策劃推進一批理論宣講志愿項目,受到群眾廣泛歡迎。近年來,安海鎮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標準化、規范化、特色化建設,整合資源、創新方式方法,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更好地宣傳教育、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目前,安海建成了1個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42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成率達100%,形成輻射全鎮的“1+42”宣傳服務網絡。
壩頭溪邊村,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與此同時,安海鎮還積極推廣鄉村治理積分制,深化鄉村自治實踐,推行村民議事會、鄉賢參事會等自治模式。持續深化農村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時代新風尚。
安海鎮有關負責人表示,鄉村要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安海將積極探索“文化+”鄉村振興路徑,做好文化與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治理、招商引資、城鎮建設等工作的結合文章,把文化建設融入鄉村振興工作全局。
人才賦能增活力
作為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今年,安海上垵村在各級政策的幫扶支持下,累計投入超500萬元,推進了包括農貿市場建設、校園周邊道路、村中道路及村路口景觀提升等4個民生項目落地完成。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幫助下,在村民的鼎力支持下,我們村莊面貌煥然一新。”上垵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許有裁說,“聆聽了黨的二十大報告,讓我對以后的工作和鄉村發展充滿信心,特別是近年來一批優秀人才來村里做幫扶工作,我相信將會帶動上垵更上一層樓。”
晉江市委辦選調生王其強是一名博士生,不久前他被派駐到安海鎮上垵村擔任黨總支書記助理。一到村中,王其強便快速進入角色,積極參與鄉村黨建、網格化治理等工作中。王其強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新時代青年提出了新希望。他也將努力干事創業,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展現青年擔當,貢獻青春力量。
人才,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力量之源。長期以來,安海鎮都十分重視人才培養,堅持選人、育人、用人“三管齊下”,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在去年的村(社區)“兩委”換屆中,安海鎮重視提升村干部隊伍素質,優化隊伍結構,積極拓寬選人渠道,讓“雙高雙強”(政治素質高、群眾威信高,自富能力強、帶富能力強)型優秀人才進入“兩委”班子。
村村有項目,人人比著干。自2015年起,安海鎮全省首創村(社區)向社會公開任期承諾,督導42個村(社區)主干對任期內責任、工作計劃周全籌劃,并在媒體上集體亮計劃,向全社會公開承諾,接受群眾監督。
“自‘任期承諾’推行以來,村干部緊繃著一根弦,村民們也十分關注,任期承諾的實施不僅檢驗村干部的執行能力,更成為干群良性互動的催化劑。”安海鎮有關負責人說,任期承諾也有利于村“兩委”班子展現形象、作為,通過制定村莊發展規劃,確保村級班子有抓手、有方向、有動力。推動鄉村干部在項目前沿磨礪淬煉、成長成才。
除了重視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外,安海鎮還重視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振興,把組織活力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動力,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推動黨建資源向鄉村聚集。
在安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醒目公示的社區黨支部網格化管理架構圖及“支部+中心+網格+樓戶”運行機制區域劃分圖等信息,清晰地展示了該社區通過強化黨建引領,構筑基層治理“一張網”。“有沒有黨組織,真的大不一樣!”作為一個于2018年才剛成立的“新晉”社區,自成立起,安平社區黨支部就堅持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為主線,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聚焦社區治理難點、焦點、突破點,干群上下形成合力。短短幾年,安平社區黨支部推動了社區道路改造升級、菜市場的提檔升級,社區還獲評省級衛生社區,相關工作收獲群眾好評。
安海鎮有關負責人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我們將通過強黨建、強規劃、強產業、強生態、強人才、強文化、強治理,進一步形成人心思齊、人心思干的發展局面”。
本期策劃:記者方錦樅錢健銘張志耐
本期執行:記者林伊婷秦越
見習記者許金植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肖厝口岸首次進口紅土鎳礦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