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是第十六個世界提高孤獨癥意識日。我國今年的主題是“關愛孤獨癥兒童,關注與支持孤獨癥人士的照顧者和專業工作者”。
孤獨癥兒童如何教育?生活自理能力對孤獨癥兒童有多重要?孤獨癥孩子在家如何干預?對于孤獨癥兒童的家長來說,這些都是他們迫切想要了解的知識。針對家長們的困惑,記者采訪了晉江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科的施珍珍康復師。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個人實現自立的基礎,是孤獨癥兒童的必修課。無論是哪種障礙程度的孤獨癥孩子,具備生活自理能力都是底線標準。孤獨癥孩子如果能獨立完成衣食住行所需基礎技能,社會適應能力會得到顯著提升,不僅提高了自身的生活質量,也會極大地減輕家庭的負擔和未來安置的難度”。施珍珍康復師介紹。
孤獨癥兒童癥狀表現
孤獨癥兒童由于其智力、認知和行為刻板等方面的原因,通常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有挑食習慣:有些孤獨癥兒童不能或者不愿意獨立吃飯;吃飯時常常亂跑;多存在挑食現象,只愛吃某種固定的食物,并且偏食極端頑固。
不會穿衣服:由于精細動作存在問題,許多孤獨癥兒童往往是會穿衣服卻不會扣紐扣、系鞋帶;對穿衣服也比較固執,總是穿一件衣服,不管冷暖臟凈,從不肯主動換洗。
個人衛生無法自理:有些兒童討厭洗澡、洗頭等梳洗方面的事,有些則是因為不懂如何洗臉刷牙或是不能很好地進行梳洗;在衛生方面則是不會表示要大小便,不知道排泄要去廁所,不在固定的廁所不排泄,還會有一些玩小便的現象等。
生活中如何訓練自理?
例如孩子怎樣穿襪子?
(1)出門前,孩子是自己主動穿襪子嗎?還是大人要求穿時他才穿?
(2)孩子知道穿襪子的順序嗎?孩子穿襪子的過程連貫嗎?中途需要大人提醒嗎?
(3)孩子能獨立地穿襪子嗎?需要輔助嗎……
這些都需要家長去觀察、引導孩子去學習,需要家長有耐心和愛心反復引導,直至孩子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對孩子進行訓練:
(一)順向連鎖法
例如教導穿襪子
目的行為:自己穿襪子
方法:順向連鎖法
(二)逆向連鎖法
例如教導脫襪子
目的行為:自己脫襪子
方法:逆向連鎖法
(三)延續接近法
例如需矯正的行為:在客廳運用痰盂大小便
目的行為:在洗手間運用痰盂大小便
方法:將痰盂與洗手間之間的間隔逐漸縮短
步驟:1.將痰盂由客廳向洗手間移一尺
2.待兒童習慣后,再將痰盂向洗手間移一尺
3.反復此程序,至兒童習慣在洗手間運用痰盂大小便
施珍珍康復師提醒:孤獨癥兒童習得的自理生活技能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練習與鞏固;要避免為了趕時間或者嫌麻煩而時訓時停,從而導致自理技能難以鞏固或半途而廢。家長要以堅定的意志與毅力,堅持不懈地幫助孩子掌握點點滴滴的技能技巧。
晉江新聞網記者 羅麗萍 通訊員 施珍珍 洪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