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在招商選資中,晉江發起了轟轟烈烈的“春季攻勢”——1至3月,晉江招商投資總額位居泉州第一。
數字的背后,更多的是晉江在招商選資上的正向發力——市領導分赴東南亞、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對接項目,全市上下主動出擊、靶向發力、叩門招引。在這其中,可以看到晉江的拼勁和決心。
擁有7000多億元工業底盤的晉江,在招商上有一定的優勢。但從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等方面分析,晉江的條件并不突出。
如何在優勢之中“夯基壘臺”?如何在劣勢之中“博弈制勝”?如何在產業布局中“再起新城”?對于產業之城晉江而言,既是難題,也是課題。
在“有”與“無”中挖增量
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是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的關鍵所在。
舉一例。2011年,寧德時代在東僑赤鑒湖畔破土而興;如今,寧德時代成為全球動力電池行業龍頭,總市值突破萬億。寧德時代的崛起,讓寧德這個原本悠閑的城市,一躍成為福建新興增長極,發展氣勢如虹。
新興產業,代表未來,代表N。
今年來,晉江“無中生有”,成功對接醫用同位素、睿斯科兩大龍頭項目,在醫療健康產業上取得新突破。
新興產業如此之多,為何把目光聚焦在醫療健康產業?晉江有自己的籌謀。
“目前,我國癌癥患者接受放療的比例在20%以下,與發達國家平均40%以上的比例還有相當差距。由此可見,中國核醫學市場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蘭州大學國家核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核工程與核技術系主任、醫工交叉裝備研究所所長顧龍表示。
再看項目本身,腫瘤先進粒子治療設備研發生產基地及總部項目落地晉江后,計劃于10年內打造成為年產值百億元的高端醫療器械企業,助推產業之城“再起新城”。
開辟新賽道并非易事。
今年4月,澳盛科技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基地項目(以下簡稱“澳盛”)終于落地晉江。從空間到政策再到服務,這個項目的招引歷經了3年多的溝通和磨合。
作為碳纖維行業十大知名企業,澳盛的落地,既為晉江3000億元規模的鞋服產業提供配套,也將推動晉江新材料產業鏈和創新鏈的深度融合。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年產值20億元,年納稅超5700萬元。
補鏈強鏈延鏈,可以發現,無論項目投資量大還是小,只要對鞏固產業鏈優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晉江便會開啟“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的招引攻勢。
從另一個維度分析,招商引資更是存量的博弈,晉江在“有中做強”中探尋增量。
4月初,安踏簽約福建聯通,加速晉江一體化產業園5G智慧物流合作。“在整體項目建設落地和相應的智能化系統升級后,我們二期整體運營效率將在一期的基礎上再提升2倍以上。”安踏集團副總裁、集團物流總經理陳劍聰表示,該園區每年可服務超1億人次消費者。
從產品到生產,從研發到物流,安踏集團全鏈條開啟創新研發的加速模式。強者愈強,安踏集團的增資擴產不僅僅是打造屬于自身的增長生命線,更發揮龍頭企業的強大優勢,推動晉江體育用品產業鏈優化升級,實現產業更高水平躍進。
在“舍”與“留”中強支撐
空間,是掣肘晉江發展的一大難題。
這兩年,通過大抓盤活利用低效用地、綜合產業園區建設,晉江已經建成產業空間210萬平方米,今年年底預計突破千萬平方米。
好不容易騰挪出來的空間,如何發揮最大效應?新瓶里不能再裝舊酒。
新智造產業園是晉江第一個標準化園區項目,一開盤便吸引很多企業的關注。意向購買者眾多,其中涉及的行業也較為分散,這讓招商總監鄧賢臣深感不易。
“你們不就是賣廠房嗎,有錢還不能買嗎?”
面對一些企業主的質疑,鄧賢臣也為難,如果拋開園區定位與入駐企業的實力不談,光考慮購買需求,整個招商去化甚至可以提前一個季度。
但是招商要考慮長遠的發展。因此,為了投資囤資產的企業不招、核心業務不入園的企業不招、與新智造定位不相符的企業不招……新智造產業園念起招商“舍得經”,從長計議、擇優入駐,雖難且慢,但為園區發展積蓄了強勁動力。
從空間重構到產業升級,晉江不是“引資”,而是“選資”。留下什么企業和產業,極為關鍵。
“我們前期以租廠房為主,后續會考慮購買廠房,在晉江扎根做產業鏈配套。”5月12日,在綠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業園招商推介會上,蘇州福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振旺說。
(記者 蔡斯洵 蔡明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