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19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 通訊員 洪祖持 林選)作為福建省“楓橋式公安派出所”,近年來,晉江市公安局永和派出所以“持之以恒抓調處、堅持不懈促和諧”為方向,聚焦基層矛盾糾紛化解,著力構建調解新格局,不斷提高矛盾糾紛調處多元化、聯動化、智能化水平,為主動警務、預防警務注入“強化劑”。
聚力“鄉賢+” 推動矛盾糾紛“速”解
永和鎮馬坪宗親調委會,是晉江市首個村級宗親評理調解委員會,也是一張響當當的調解金招牌。
說起這個調委會,永和派出所教導員柳良順介紹,“近年來,派出所根據市局的部署,不斷嘗試創新舉措,推動多元調解模式,切切實實將矛盾糾紛在源頭上解決。”永和派出所社區民警曾開云在走訪馬坪村時發現,馬坪村宗族房頭多、外來人口多、社情復雜,常常有一些厝邊頭尾的矛盾糾紛報警。經過多次上門工作,他巧妙整合馬坪村13處宗親“份頭”和推選的“新馬坪人”代表力量,創新成立晉江首個村級宗親評理調解委員會,實踐出“1個村黨委委員+1個宗親評理調解員+1個警務巡邏隊員”的“3個1”調解新模式。
聚力“真情+” 推動矛盾糾紛“善”處
今年1月初,村民張某與林某的家屬雙方產生激烈的肢體沖突,民警介入調查得知,原來這兩家因土地歸屬問題,自去年11月以來,就發生多次爭吵,關系緊張,經調解多次無果,導致雙方積怨越來越深。
永和派出所民警找到了馬坪宗親評理調解委員會的“老叔公”,他們是在宗親中有一定威望的人,說話有分量,村民們對他們敬畏三分。“老叔公”得知張某和林某的矛盾后,連忙趕到雙方當事人家中。見到“老叔公”親自登門后,還在氣頭上的雙方當事人,怒氣立馬消了一半。而“老叔公”更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三天兩頭往他們家里跑,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雙方終于打開心結,簽訂了調解協議。宗親評理調解委員會利用“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很多看似“清官難斷的家務事”,在他們的巧妙勸解下,也能讓劍拔弩張的雙方握手言和,既避免了司法程序、利益分割的冰冷處置,又能定“分”止“爭”,修復鄉情、親情關系,共同維護“永結鄰里情,和諧滿村屯”的轄區治安氛圍。
聚力“指揮+” 推動矛盾糾紛“智”治
在永和派出所綜合指揮室的指揮大屏上,轄區當前各村的矛盾糾紛量及化解形勢一目了然。同時,社區警務隊民警可以隨時調取本村當下或陳年未化解的矛盾糾紛案例,推動矛盾糾紛“即辦即消”。
今年4月份,永和派出所的綜合指揮室初步投入使用。柳良順介紹,“綜合指揮室將依托市局的智慧系統,成為派出所的‘小指揮中心’,實現接、處警情,數據分析,研判案件一體化。”自成立以來,綜合指揮室每日匯總分析上級派發、平臺受理、社區排查、網格上報、110報警,“7X24”小時動態研判轄區治安趨勢,形成基礎支撐實戰、實戰反哺基礎的良性循環。截至目前,綜合指揮室累計解決矛盾糾紛案例71起,銷單結單68件,派單辦結率達95.8%,糾紛類接處警效能顯著提升。為真正達到“案結事了、事心雙解”的目標,綜合指揮室積極落實“全過程閉環跟進案結事了”,不斷完善督辦反饋、回訪評價工作機制,進一步鞏固基層矛盾糾紛“終點站”的實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