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經驗”寫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令晉江黨員干部備受鼓舞——
踔厲奮發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最優條件
19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不斷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令廣大晉江黨員干部備受鼓舞。大家紛紛表示,要踔厲奮發、擔當作為,在創新發展“晉江經驗”中搶抓機遇,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助力晉江建設中國民營經濟強市。
“‘晉江經驗’寫入中央文件令人振奮,更激勵了我們奮發堅韌、敢闖敢為的擔當和勇氣。”晉江市副市長、陳埭鎮黨委書記吳靖宇表示,緊緊咬住實體經濟發展不放松是“晉江經驗”最鮮明的特色,也是陳埭的傳家寶。接下來,陳埭鎮將深入領會貫徹中央文件精神,立足陳埭產業基礎和優勢,統籌晉東新區與老鎮區協同發展,堅持規劃引領,以產業空間重構為突破口,以標準化園區建設為抓手,著力優空間、優產業、優配套,盤活土地資源空間布局,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城鎮建設提質增效,實現“產城人”融合發展,讓陳埭這朵“鄉鎮企業一枝花”持續綻放。
談及“晉江經驗”寫入中央文件,紫帽鎮黨委書記王沂鴻備受鼓舞。他表示,紫帽鎮將聚焦“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牢牢抓住生態人文、交通區位、公建配套、宜居宜業等優勢,全力推進“1+6”專項行動,打造泉州南大門外重要區域、晉江“后花園”。以紫帽山景區開發作為重點突破口,紫帽鎮將提速景區項目建設,加快片區改造,把生態優勢全面轉化為發展勝勢,同時,全面實施城鎮品質提升工程,構建片區“兩橫一縱、三組團、五區塊”空間布局;高效推進基層治理提質,推動網格管理工作與中心任務融合促進,全面加快街區型“黨建+”鄰里中心建設,構筑“一心五星六有”功能布局,打造“一刻鐘”便民服務圈。
“我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永和鎮黨委書記陳松柏表示,永和鎮將以此為契機,始終保持定力、抓住機遇、積極作為,主動融入晉江市委“13137”發展格局,圍繞“晉江中部中心門戶、高鐵新區城市窗口”的發展定位,全力探索新空間,以盤活利用低效用地及園區標準化建設為抓手,持續強化項目化運作,不斷打造獨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全力激發新動能,以永固公司5G智慧園等數智化企業轉型為引領,逐步擴大咨詢診斷覆蓋面,進一步驅動企業轉型升級;全力注入新活力,以鄉村振興戰略為著力點,立足民生板塊,持續優化城鎮品質,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優良條件。
“‘晉江經驗’寫入中央文件,讓我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晉江經驗’有長久的生命力。”在金井鎮黨委書記林曉為看來,金井鎮在泉州南翼國家高新區晉江區域建設中,既是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也是新能源新材料組團、臨空與港口物貿組團、“場站港協同”的重要組成,將是未來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鎮。面向未來,金井鎮將力爭5年內基本建成創新要素集聚、開放協同共享的產業生態,打造新材料、新能源百億級產業集群,在“再造一個晉江”新征程中做出更大貢獻。
青陽街道曉升社區是一個新型社區,居民來自五湖四海。曉升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曾棉棉表示,社區將堅持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帶領社區團隊服務好“一小一青一老”三大群體,為居民提供多樣化生活體驗,讓社區群眾更有幸福感。
西園街道嶼頭社區黨委書記洪耿謀表示,在“晉江經驗”指引下,嶼頭多措并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并將發展成果轉化為居民財富。今年以來,社區兩委成員積極盤活低效閑置用地,為社區集體增收六七十萬元;社區投入400多萬元,對主干道路進行“白改黑”,為居民提供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社區全民享受醫保和晉江市長期護理保險,居民病有所醫、弱有所扶。此外,從2012年起,該社區每月還為達到退休年齡的居民額外發放100元養老金,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晉江經驗’是推動晉江高質量發展的指路燈塔。安平社區將在‘晉江經驗’指引下,不斷完善服務配套,打造宜商宜居新型社區。”安海鎮安平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蔡金鎖表示,安平社區共轄5個住宅區、1個工業區、185家企業。結合社區實際,安平社區正不斷完善“社區+園區”型“黨建+”鄰里中心建設,把便民、養老、托幼、醫療等多項惠民利民功能集中在“黨建+”社區鄰里中心,讓居民、企業員工“足不出社區”就能滿足日常生活需求。
“我們對民營經濟的發展更有底氣、更有信心。”東石鎮塔頭劉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劉永進說,塔頭劉村是晉江市著名的制傘村和濱海漁村,擁有傘具制造、紡織服裝、水產養殖等支柱產業。近年來,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為塔頭劉村的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動能。下一步,塔頭劉村將繼續以“晉江經驗”為引領,主動擔當作為,為民營企業家解難題、辦實事;同時,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為企業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晉江經驗’寫入中央文件,令人振奮。”英林鎮湖尾村黨支部書記蘇文宣表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賦能添翼。近期,英林人才驛站、烏籃文旅、英林青創驛站、青創食堂等四個項目入駐湖尾村遠和樓,不僅激活了古厝活力,也為村莊引流。游客來到湖尾,既可沉浸式體驗趕小海,又可享受海鮮美味;同時,湖尾村還推出了吉祥物——鳧娃等系列周邊產品。下一步,湖尾村將進一步做精濱海風光、閩南古厝、鮮美海味等旅游線路,全力打造濱海鄉村旅游品牌。
(記者 許春 王詩偉 蔡培仁 王昆火 林依婷 許金植 曾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