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給晉江帶來嚴重災害。昨日,晉江正式出臺《晉江市關于支持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的十條措施》(以下簡稱“措施”),進一步加快恢復受災地區生產生活秩序,扎實有效推進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在支持災后重建方面,措施明確支持符合條件的受損工業廠房、民房、農業設施管理房開展修補,并簡化審批流程,由各鎮(街道)、經濟開發區直接審核同意,加快建構筑物修補。同時,措施要求各保險機構“應賠盡賠、能賠快賠”,對農房、綜治等民生類險種先賠錢后補材料,對車險先賠錢后修車,對企財險快查勘、速定損、預賠付,1個月內先行按核實的損失額賠付80%的資金,用于受災企業急需。此外,對受災造成的住宅小區共用部位、公共設備、玻璃幕墻、公用綠地等設施損壞,維修、修復事項按照緊急情況申請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并免收維修方案、資金預算方案、真實性承諾書、服務合同和申請主體資格材料,當天報送當天審批。
措施提出,支持受災農業企業重建。對因災損毀的蔬菜育苗床,按損毀面積給予每平方米20元的補助,每家企業(場戶)最高補助5萬元。對因災絕收的水稻,在泉州市補助標準上疊加補助200元/畝。對持有動物防疫合格證的養殖場、保種場、屠宰場和水產品工廠化養殖大棚,因災受損需要修復或重建的,分別給予每平方米20元的修復補助、50元的重建補助,每家企業(場戶)最高補助標準分別為5萬元、10萬元。對在晉江市水域灘涂規劃養殖區內,災后利用塑膠設施原料升級改造為塑膠浮球、塑膠養殖漁排或深水大網箱進行修復的,在上級補助的基礎上每粒浮球增加2元獎勵。
值得一提的是,措施還明確支持受災群眾解決住房問題。對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和其他困難群眾因受災導致房屋倒損無法居住的,給予5個月的臨時租房救助(每個月不超過1500元)。對困難群眾經災后各類救助后,倒損房屋恢復重建仍存在困難的,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給予最高2萬元的臨時救助,低保邊緣家庭給予最高1.5萬元的臨時救助。
在支持恢復生產方面,措施提出,要提速惠民助企資金撥付,組織5億元以上財政資金,集中兌現一批三農、助企紓困、民生救助、教育醫療等領域資金。支持受災企業恢復生產,8月1日至10月31日,非居民管道天然氣用戶用氣價格在現有基礎上優惠0.1元/立方米。對受災工業企業生產、檢測、內部供電等受淹設備組織維修的,按照實際發生維修費用(以完稅發票為準)的30%給予補助,規上工業企業每家最高補助5萬元,規下工業企業每家最高補助2萬元。對城鄉菜市場(集貿市場、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因災受損的建筑主體設施,在一個月內完成修復的,按照實際發生修復費用(以完稅發票為準)的20%給予一次性補助,單個市場運營主體最高補助20萬元。
與此同時,加大受災企業信貸支持。措施指出,安排再貸款再貼現資金20億元,支持金融機構向受災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和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優惠利率貸款和票據貼現融資。各金融機構開通綠色服務通道,做好“一戶一策”精準幫扶,對因受災暫時還款困難的市場主體,自7月28日起,2個月內到期的貸款,各銀行機構給予展期六個月或無還本續貸支持,并在展期到期前不予催收。同時,鼓勵金融機構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減免服務收費、調整還本付息安排、減免利息等措施,降低受災企業、個人綜合融資成本。用好央行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通過降低利率、減免利息等方式,將央行1%激勵金讓利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受災企業納稅確有困難的,可向稅務部門申請延緩繳納稅款,緩繳期限最長3個月。企業因受災發生的相關資產損失,允許在申報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措施要求,要加強電力、燃氣、供水等要素調度保障,第一時間搶通暢通相關設施,保障受災企業恢復生產需求。同時,還將結合“千名干部進千企一企一策促發展”、政企“早午晚餐會”等活動,及時收集和協調解決工業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幫助企業用足、用活、用好政策,最大限度幫助企業科學復產、盡快達產。
(記者 李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