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想涂兩個顏色!”“老師我可以開始創作了嗎?”……15日下午,晉江磁灶鎮延澤社區兒童關愛服務站內,孩童提問的聲音此起彼伏。這個暑期,磁灶鎮每周一到周五都會開展暑期夏令營活動,這也是晉江市深入實施“福蕾行動計劃”的一個縮影。
“為進一步完善孤棄兒童、農村留守(困境)兒童福利保障和關愛服務體系,提升關愛服務能力水平,晉江‘福蕾行動計劃’社工服務項目立足于留守困境兒童群體心理缺‘疏’、安全缺‘護’、親情缺‘慰’、生活缺‘助’、學習缺‘導’的問題,引入專業社工,從假期關愛、生活支持、親情關愛等八個層面開展關愛兒童保護工作,其中,磁灶鎮、西園街道為重點試點街鎮。”晉江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陳燕濱介紹,該項目自去年8月15日開展以來,累計服務對象已達1760人次,服務時長達17415小時。
“我畫了‘54’,這是我的號數!”課堂上,10歲的小名(化名)向記者講解他的作品。小名來自單親家庭,母親獨自撫養他和妹妹長大,他幾乎每天都會到服務中心上課。“小名比一般孩子都要敏感謹慎,之前有一段時間,我們發現他會在課后用拉長的黏土或者線狀物勒住妹妹的脖子。”項目負責人曾日勉表示,他們起初以為是兄妹間的玩鬧,只是提醒他要注意安全,但后來發現事情愈演愈烈,已構成安全隱患。志愿者和小名多次談心,開展心理教育服務,并立下約定,只要他改正錯誤就能獲得獎勵,還鼓勵其隨時向志愿者傾訴。現在的小名,不僅能和同齡人愉快玩耍,也能和妹妹友好相處。
除了開展課程,該計劃還深入困境兒童家庭,通過定期家庭巡訪、送教上門、電話詢訪等服務方式為其提供生活支持。“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心理問題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曾日勉說,通過親子互動活動、困境兒童家庭喘息服務、心理教育服務等方式,為他們送去了親情關愛服務,對于個別問題突出的對象,還采取了個案服務的方式。
來自磁灶蘇垵村的小棋(化名)就是其中一員。今年4月份,小棋的父親撥通了求助熱線,“我家小孩沉迷網絡,怎么勸也沒用,現在連學校都不去了,我們真的是沒辦法了,你們可以幫幫我嗎?”項目團隊當即開展走訪調查,發現原來小棋的母親因為二胎患上了產后抑郁,脾氣變得暴躁易怒,而家人對弟弟的過度寵愛和關注,也讓小棋產生了心理落差感,于是他通過網絡來緩解情緒,卻不慎染上了網癮。初步了解情況后,項目團隊立即為小棋建立了個人檔案,開展針對性服務。志愿者多次和小棋家長進行溝通,并建議其在周末多陪孩子出門,同時邀請小棋參加兒童學堂,增加群體互動,還充當“中間人”的角色,為小棋和家長提供了“君子協議”。漸漸的,小棋的情況開始好轉,5月份他已經回歸學校正常上學。
留守困境兒童群體的關愛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接下來,晉江市民政局還將持續實施“福蕾行動計劃”,完善關愛服務體系,組織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示范點創建專項行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未成年人保護,不斷創新關愛保護模式。“我們將充分發揮民政部門職能作用,多措并舉抓好落實,護航困境兒童健康成長。”晉江市民政局副局長施建生表示。
(記者 楊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