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勇擔使命
2024年的第一縷晨曦,照耀在正全力建設中國民營經濟強市的晉江。
自去年7月“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寫入中央文件后,晉江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再傳佳音——縣域經濟和社會綜合發展、工業百強縣排名躋身全國第三,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保持全國第四,被央媒譽為“中國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典范”,不啻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縣域樣本。
牢記囑托,勇擔使命。就在剛剛過去的晉江市黨代會上,晉江提出不斷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奮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縣域示范。黨代會報告明確指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為民營企業發展深耕沃土、清障護航,讓民營經濟生機勃發、枝繁葉茂。
時不我待,發展正當時。新征程上,晉江將繼續高舉“晉江經驗”旗幟,聚力發展、縱深推進,“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勇當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主力領軍,全力建設中國民營經濟強市,奮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縣域示范。
2023年,全球首座無砟軌道跨海大跨斜拉橋——安海灣特大橋通車
從弱到強
躍升“國際巨頭”的民企方陣
舟循川則游速。在“晉江經驗”指引下,晉江從“三閑”創業起步,到縣域綜合競爭力持續領跑福建、穩居全國前列,從農業窮縣發展成為全國縣域經濟排頭兵。在這個過程中,晉江民營企業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從家庭作坊變身國際巨頭。
迎著新時代的發展步伐,晉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基因日益強大。今日的晉江,已造就1個超3000億元、1個超1000億元、2個超500億元、3個超100億元的產業集群。
晉江的品牌,不僅全國出名,還聞名世界。
不久前,國際品牌價值評估權威機構BrandFinance公布“2023年全球最有價值的50個服飾品牌”,安踏連續八年入榜,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國體育用品品牌。
安踏有多強?橫向來看,安踏集團2023年上半年營收再創新高,達296.5億元。這一數據超越耐克中國,更超過李寧和阿迪達斯中國的總和,強勢坐穩國內體育“龍頭”地位。
龍頭領舞,但不獨舞。在龍頭的帶動下,晉江體育產業持續向好,走出了一條專屬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在國產運動品牌十大品牌排行榜中,特步、361°、中喬……來自晉江的體育品牌占據“半壁江山”,以絕對牛勢霸榜。晉江體育產業總產值超2500億元,從業人員達33.3萬人,全市擁有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單位5家。
體育用品制造業的強勢,帶動了晉江體育產業、體育城市的發展。作為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晉江體育產業在全國縣域創造了多個第一:第一個設立CBA俱樂部、第一個體育產業規模突破千億、體育產業企業總數全國第一、贊助體育賽事金額全國第一、贊助國家運動隊總量全國第一、體育產業上市企業數量全國第一、國家級體育用品品牌總數全國第一……
體育產業的輝煌無法掩蓋晉江其他產業的熠熠生輝。恒安、利郎、盼盼等蜚聲中外、充滿活力的民企,發展壯大為紙業、男裝、食品行業的領頭羊。晉江現有51家上市企業、46枚中國馳名商標、16個國字號區域品牌。
與此同時,作為全球傳統制造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和品牌基地,全球每100件泳裝就有30件來自晉江,全球每3把傘就有1把在晉江誕生,晉江的品牌男裝產量約占全國25%、休閑食品產量約占全國20%、外墻陶瓷產量約占全國60%……
龍頭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榮獲工信部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的晉工機械、連續多年躋身“全國印染30強”的鳳竹紡織、上榜“皮革行業十強”的興業皮革,無一不是所在專業領域極具競爭力的“單項冠軍”。在市場競爭中,“大”“小”相濟,托起晉江民營經濟大盤,持續為晉江民營經濟發展叩擊響亮的鐘聲。
從散到專
聚合“搬不走”的產業優勢
制作一件衣服需要多個生產步驟,需要多少家企業同步協作完成?晉江企業的經驗是,一家就夠了。
將天守紡織的織布,送到天守超纖進行染整,再送至天守服裝制成成衣——在天守集團,便能實現這樣從“一根紗”到“一件衣”的產業鏈閉環。
纖維切片、油劑、樹脂、助劑、色漿、貼面、壓花……天守集團建鏈、補鏈、強鏈,大力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條,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業領域,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優勢,走上了規模橫向集聚、產業鏈縱向延伸的循環發展之路。
聚企成鏈、建鏈成群。從單家企業的“一條鏈”到全產業鏈合力的“一張網”,從“單打獨斗”到“協同作戰”,完善的產業鏈配套讓晉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
背靠完善的產業集群和本土鏈主企業,數以千計的晉江中小企業在供應鏈中找到立足之地,涌現出產值超億元企業1258家、超10億元企業154家。這樣的產業鏈優勢,也讓更多客商慕名而來。
“一位哥倫比亞的客戶來到我們的展位上,看到肌理面料便非常感興趣,當即現場買了一張飛晉江的機票,要到我們的工廠里尋找更多的面料。”在第133屆廣交會第三期展會上,晉江市濱逸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外貿業務總監李麗告訴記者,打動外國客商的,還有晉江泳裝產業的“半小時圈”。
“不出廠門半步,一通電話就能在半小時內采購到所有原輔材料。歷經30多年扎實發展,晉江泳裝已形成集化纖、織造、印染印花、面輔料配飾和設計制造為一體的產業體系。眾多的泳裝企業所激發出來的集聚效應,是國內其他地方所無法比擬的。”晉江市泳裝產業協會會長洪清純道出了“中國泳裝產業名城”一路逆襲的“密碼”。
在晉江半徑50公里內,能夠快速找到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一雙運動鞋的所有材料配件、研發團隊、技術工人等,這是數十年積累起來的優勢。
晉江國際鞋紡城,全球最大的運動鞋材交易集散中心,入駐商戶近千戶,儼然是365天永不落幕的鞋輔材料展覽會。
“早就聽說鞋紡城是政府主導的專業市場,規模大、起點高、材料品種齊全,現場觀看,果然驚艷。”河北邯鄲美惠紡織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齊占安逛了一圈很是感慨:從鞋面到鞋底、五金配件,一雙鞋子所需的所有材料在這個大市場均可找到。
而今,晉江催生了叱咤風云的千億元產業集群。它們聚合了搬不走的產業生態,建立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關系,產業鏈條充實有后勁,鏈上各類企業協同配合,共同抵御風險,為高質量發展筑牢競爭優勢。
從量到質
奔涌“專精特新”小巨人
“傳統行業也是有科技含量的。”信泰集團執行總裁許金升信心滿滿,“我們現在設計的鞋型的技術含量,不是競爭對手買了生產設備就能仿制的。”
布局紡紗、染紗、經編、飛織、成鞋制造、設備制造、智能產品研發定制……這些年,信泰集團啟動全產業鏈創新。目前,該集團擁有科研人才300多名、專利700多項,是全國民營企業發明專利500強、輕工業科技100強。
一件襯衫斬獲一項世界紀錄認證。被世界紀錄認證(WRCA)官方審核,確定為“洗滌30次總色差值最小襯衫”的利郎耐洗襯衫,醞釀了三年之久。
“光是面料就挑選了數百種。最終,我們采用了利郎面料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專業耐洗面料,舒適輕彈抗皺,機洗后仍不易褪色變形,無須熨燙即可自然平整。”利郎商品企劃經理陳文曉說,利郎做的是最前端的創新。為此,利郎斥巨資成立了染整實驗室、面料開發中心、成衣面料研究所、檢測中心、成衣設計中心、工藝技術中心及知識產權保護部等成套完整的研發中心。
以科技創新為內生動力的新質生產力,助推傳統優勢產業轉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而在新產業培育壯大上,晉江以高起點建鏈,16個集成電路產業鏈項目落地,核醫學等新賽道項目落子布局。
“漂”來的那粒芯片種子,已在晉江生根發芽。
“對芯片進行檢測的點位只有幾納米,就像要在足球場上找到一只螞蟻。”勝科納米股份有限公司前沿技術總監喬明勝告訴記者,自2021年落地晉江以來,公司的營收增長超出預期。勝科納米專司芯片檢測現已累計服務全球2000多家客戶,“落地晉江前,公司在全球有3個實驗室。之所以將第四家選址晉江,是因為這里的芯片市場規模已經非常可觀。”
在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晉江市三創園,一踏進福建睿斯科醫療技術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廳,映入眼簾的便是復雜的物理公式展板、玄奧的微觀粒子雕塑、精密的腫瘤治療射頻加速器……炫酷的科技風瞬時“炸裂”感官。
睿斯科執行董事蘇興康的介紹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造一臺硼中子俘獲治癌裝置,復雜程度跟造飛機差不多,硬件、軟件非常復雜。我們在晉江生產,希望能把產能擴大,目標做到1年10臺。”轉頭望向大廳另一邊,但見卡座區咖啡飄香,園區內不少年輕人來此小坐,頭腦風暴。忽覺,有了他們,更多“不可思議”還將孕育萌發……
“不創新,什么都守不住”“以前,創新是為了活得更好;現在,創新是活下去的根本”“新技術、新應用必須快人一步,別人做完你再來,‘喝湯’的機會都沒有”……正是這樣的緊迫感,促使滿天星式的晉江企業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著力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向“新”向“質”自我超越,踏出晉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穩健步伐。
觀察晉江民營經濟發展,既要看量的增長,更要看質的提升。在晉江市委、市政府的引導下,晉江企業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創新活力持續釋放——超800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超180家,僅2023年,就新增40家“專精特新”企業、2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超50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為晉江民營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
隨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扎實推進,晉江的經濟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翻開晉江企業的創新成績單,一系列積極變化生動回響著晉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鏗鏘足音。
一根紗“七十二變”。2023年12月30日,信泰登上央視《新聞聯播》。如央媒報道的那樣,近段時間來,信泰集團副總經理蔡文榜的手機從早上7點到晚上8點響個不停。“全是客戶催貨的電話,雖然忙碌,但心情很好。”蔡文榜告訴記者,公司的訂單已經排到了4月。有賴于全產業鏈創新,公司去年爬坡過坎,全年業績實現增長。
2023年12月,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綠色紡織鞋面設計中心上榜“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這是信泰繼獲評“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入選“中國民營企業發明專利500家榜單”后,獲得的又一國家級殊榮。
從貧到富
迸發“產城人”融合活力
作為全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歷久彌新的“晉江經驗”,匯聚起晉江“由農到工、從貧到富、由弱到強”跨越的澎湃力量。
晉江陸域面積649平方公里,僅占福建1/200的土地,卻創造了全省1/16的地區生產總值。作為我國民營經濟發軔地之一,晉江97%以上的企業是民營企業,目前擁有9.6萬家民營企業,其產值、稅收、就業崗位占比均超九成。
如果說,過去的晉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閃亮注腳與精彩樣本,是時代的一匹黑馬和一個驚喜的話,那么,新征程上,晉江被賦予了更為重要的使命。
“聰明的車”離不開“智慧的路”。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政企互動、合力推進。近年來,晉江市圍繞處理好發展市場經濟與建設新型服務型政府之間的關系,立足“有為政府”建設,服務“有效市場”,重點當好“引路人、推車手、服務員”三種角色,全力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城市投資潛力、營商環境躍居全國縣域第二。
尊重企業家,營造全社會推崇企業家氛圍。去年,晉江首次以城市的名義設立“企業家日”,擦亮“晉心晉力”營商服務品牌;一年一度的晉江市企業創新發展大會已成慣例,優秀民營企業家在第一排就座,這個多年未曾變過的小細節,彰顯出晉江一直以來尊企重企的鮮明態度。
企業需要什么,就賦能什么。科技賦能、數字賦能、資本賦能、空間賦能一體推進,晉江新型工業化取得積極成效。
具體來看,2023年,晉江市委、市政府著力推進“資本賦能”,盡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匯聚起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要素。晉江市企業創新發展大會上,15個現場簽約的項目涉及金額超過1000億元,讓企業家們熱情高漲,紛紛討論把哪一個板塊剝離出來搞研發,然后引入基金聯合孵化、攻關……
以海為路,踏浪而歌。唱著“愛拼才會贏”的晉江人,將足跡遍布全球。搏擊商海浪潮,晉江人走到哪里,便將智慧帶到哪里。
潮起晉江,融通四海。300多萬海外僑胞及港澳臺同胞、26個國內異地商會、3個境外商會凝聚鄉情、共享資源,助推晉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僑為橋。去年3月,晉江政企攜手搶灘東南亞,拉開精準招商的序幕。數據顯示,2023年,晉江市圍繞全市產業發展需求和招商方向,立足資源優勢,凝聚僑心、匯聚僑力,先后推動35個涉港澳臺僑、異地商會招商項目正式簽約,預計投資額357.92億元。
聯通中外,盤活有無。品一口沁人心脾的清茶、賞一件獨具匠心的瓷器、觀一件精美別致的服飾……2023菲律賓海絲商品博覽會上,七彩狐、美凱源、優安納在內的167家晉江企業吸引了眾多國際客商關注。以僑為橋,貿促優配。三天展會,晉江企業達成意向訂單額超12億元。
向新而興,提質升級。位列Ⅱ型大城市,晉江城市能級和品質不斷躍升。
城市“提格升級”,關鍵在人的升級。
一直以來,晉江把企業家視為瑰寶,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深化企業家素質提升行動,辦好青年企業家領航混沌創新班,致力于建設一支高素質創新型現代化的企業家隊伍。格局更大、視野更寬、更具家國情懷的企業家群體的成長,將促使更多晉江企業從優秀到卓越、躋身“國家隊”與“世界一等”。
聚力向“新”,奮力求“質”。為科創孵化和產業升級發展植入“高、精、尖”智慧引擎,晉江深入實施“三才行動”、“學子留晉”工程,探索在上海、深圳設立“人才飛地”,推行柔性引才、人才自主認定、“雙招雙引”,強化“以賽引才、以投促招”,引育高素質人才隊伍。
以城市之名,禮遇人才。各行業各領域專家大咖、頂級學府學子不以山海為遠,突破時間與地域限制,共赴千里之約,奏響晉江新時代人才強市“最強音”。僅去年一年,晉江便引育各類高層次人才、技能型人才7385人。
從點到面
吹響“再造一個晉江”號角
民營經濟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經濟要活,民營經濟必須要活;經濟要強,民營經濟必須要強。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魏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要從政策和輿論上營造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支持民營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積極參與全球范圍產業分工和資源配置,提升核心競爭力;參與重大戰略,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時,踐行推廣“晉江經驗”,想方設法營造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此外,要堅持以釘釘子精神、以點帶面地為民營企業解決具體問題。研究編制民營經濟發展指數,加強民營經濟發展形勢監測和分析研判。
福音傳來,晉江全力以赴。
重塑城市空間,泉州南翼國家高新區晉江區域建設全面拉開架勢。
前幾日,集成電路(工業園)智造產業園項目一期開工建設。這一項目將助力晉江加速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在泉州南翼國家高新區總體布局下,晉江堅持高站位規劃、高品質建設,策劃南翼晉江國際芯創港、集成電路產業園、金井綠色新材料產業園等多個項目,以“現有產業未來化”和“未來技術產業化”為抓手,打造以“芯動能、核引擎”為IP的特色產業鏈群,致力于打造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閩西南未來科技城和泉廈金環灣協同創新核心區,全力以赴再造一個晉江。
晉江市黨代會報告提出,縱深推進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完善“1+N”政策體系,創新多元盤活路徑,有力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全面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歷史遺留問題處置,探索創新土地置換、“三地”整合改造,推行混合產業用地、靈活供地模式,分類盤活低效用地7000畝以上,最大限度向存量空間要裂變增量。
打造南翼發展新高地,盤活利用低效用地。晉江搶抓歷史機遇、政策“窗口”,進一步推動“強主城優輔城”,為城市建設帶來發展良機。按照“百平方公里集聚百萬人口”規模標準,晉江以“規劃+片區+體系”為實施路徑,晉東、科創、高鐵、紫帽等新區片區建設提速,梅嶺中片區、池峰路南延片區、世紀大道南延伸暨北環片區、英林中心鎮區更新改造有序推進,城市框架布局更加優化。騰出發展空間、整出耕地資源、盤活低效資產,全面提高土地利用質效,破解制約發展最突出的空間問題,為項目落地、產業升級、城市提質、民生保障提供有力支撐。
始于晉江,不止于晉江。“晉江經驗”薪火相傳,民營經濟與社會發展同頻共振。而今,“晉江經驗”不再僅是晉江的經驗,也是中國改革開放45年來的寶貴經驗和成果,是中國民營經濟從孕育到成長、從發展到壯大的見證和縮影。
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中,牢記殷殷囑托,晉江踔厲奮發,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新征程上,晉江江畔,更添錦繡繁華。
(記者 施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