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是活態的文化基因。
在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代表性傳承人數十年如一日的匠心和堅守,令人心生敬佩。
帶著晉江小木偶走向國際大舞臺;40多年間不遺余力教授南音;28年演繹高甲戲魅力;一生扎根美食傳承;推動木版年畫走進大眾生活……在晉江,有這樣一群女性,她們扎根非遺技藝,在賡續傳承非遺文化中綻放璀璨芳華。
在“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走進幾位晉江市列入各級非遺傳承人名錄的女性傳承人,聽她們講述在保護傳承非遺文化過程中的動人故事。
一生只做一件事 一味傳承幾代人
講述人:陳明良
晉江市級非遺傳承人晉江小吃制作技藝(龍湖肉粕)
福建省旅游協會旅游美食分會副秘書長福建省老字號協會副會長泉州老字號企業協會執行秘書長晉江旅游協會伴手禮分會副會長
我是龍湖美瓊肉粕第五代傳承人。經常有人問我,做肉粕累不累?累是肯定的。
特別是以前,條件沒有那么好,夏天在爐火旁,每一分鐘都是“烤驗”。做肉粕時,得時刻盯著,并根據肉的狀態,及時攪拌、換鍋、出鍋,才能讓肉粕保持良好的口味、口感。后續的壓粕成型、手工搗蒜,也都是體力活。
除了做肉粕、賣肉粕,我還要兼顧家里的大小事情。人們常說“女性撐起半邊天”,真的是如此。
雖然十分忙碌、勞累,但是每當制作出來的肉粕受到顧客的喜愛和肯定時,那種成就感、幸福感也是無可替代的。
對閩南人來說,美瓊肉粕承載了很多人寶貴的記憶,有的是海外游子對家鄉味的懷念,有的是對家鄉情懷的執著。每年春節、清明,很多返鄉的海內外僑親、鄉賢都會到店里來,吃上一塊剛出鍋的肉粕,感嘆一句:“就是這個味道!”
美瓊肉粕傳統的口味是蒜香和椒鹽。近年來,我們在堅守老手藝的同時,積極求新求變,主動走進市場,參與晉江市文旅部門開展的城市宣傳和展會活動。這幾年來,我參加過的國內外相關展會就有數百場,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更加了解大眾需求和年輕一代的喜好,推進了傳統技藝的升級。
記得有一年去菲律賓參加展會,很多晉江僑親特地開四五個小時車趕來,就為了買一份家鄉的肉粕。這份肉粕不僅是一份美食,更是海內外晉江人情感的聯結。
現在,我們有了新的車間,打造了非遺傳承基地和觀光工廠,但是我們最初的老房子還一直保留著。在那里,有以前的老灶臺,設置了非遺圖書館等,可以讓更多人了解這項非遺技藝。
也正是因為這份初心,這么多年,美瓊肉粕一直以肉粕為核心,去研發不同的口味、口感。可以說,從小孩到老人,都可以在美瓊肉粕里找到自己喜歡的那一款。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味傳承幾代人。作為龍湖肉粕代表性傳承人,我會帶著初心和堅守,讓美瓊肉粕做得更好、走得更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珍稀 “訪客” 西黃鹡鸰現身 泉州鳥類家族2025-04-11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