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科技成果轉化是新質生產力生成的關鍵環節。
昨日,第一屆晉江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洽談會(以下簡稱“科洽會”)落幕。三天的活動中,高校院所、企業、投資機構集聚,助力鍛造新質生產力,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科洽會是個縮影。它的落幕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通過舉辦首屆科洽會,晉江政企共同向“新”求“質”,集聚鍛造新質生產力的新共識。落子當下,布局未來,晉江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升級,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通過科技創新衍生出新興產業;同時,積極尋求資本賦能科技與產業,構建創新鏈與產業鏈、資金鏈之間的互聯互通,通過促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征程上,這是做好創新發展“晉江經驗”這篇大文章的題中要義,也是建設中國民營經濟強市和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縣域示范的強力支撐。
錨定創新
優勢產業轉型加速
制作一件衣服,需要多少家企業協同?天守集團給出的答案是:一家。將天守紡織的織布,送到天守超纖進行染整,再送至天守服裝制成成衣——在天守集團內部,便能實現從“一根紗”到“一件衣”的產業鏈閉環。
自動模板機、自動隧道機、自動冚車、自動穿繩機……天守集團旗下服裝公司生產車間里,各式各樣的自動化設備一應俱全。此時,生產線上一臺設備突然亮起了黃燈。天守集團服裝公司行政經理王榆浩告訴記者,這是天守服裝的安燈系統,綠色代表一切正常,當產能、生產進度偏慢時會亮黃燈,當品質出現異常時則會亮紅燈。這些訊息會實時傳輸給相應的負責人,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現場管理。
新技術的應用,在天守集團各分公司內隨處可見。得益于對細分領域的聚焦和創新投入,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天守集團超纖、皮革、紡織面料等產品“百花齊放”。2023年,天守集團營收增長23%,其中超纖、合成革、汽車革、植絨項目全年總銷售量增長56%。
窺一斑知全豹。過去幾年,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晉江企業沉下心來練好內功,通過對產業鏈各個環節的補強,構筑起了更為強大的競爭力。這也讓晉江企業在搶占新賽道上更加游刃有余。
女孩子補血氣的富鐵軟糖、保護眼睛的葉黃素藍莓果汁軟糖、助消化的兒童雞內金軟糖……來到奇峰食品展廳,上百款軟糖產品讓人應接不暇。
2023年,奇峰食品銷量增長30%,其中,核心的增量與利潤貢獻有一半以上來自功能型軟糖。
“新消費環境下,糖果在滿足消費者味蕾體驗的基礎上,更傾向于兼顧健康、美味和營養。”奇峰食品總經理林景昌告訴記者。正因為對行業趨勢的深度洞察,林景昌選擇另辟蹊徑——推出一系列帶有功能性的休閑軟糖并鋪設到火爆的零食連鎖渠道。“創新單品+爆火渠道”讓奇峰食品銷量一路攀升,不僅有量又有價。
企業有轉型需求,產業有升級壓力,地方黨委政府看在眼里,也做到實處。通過引進各種創新資源,搭建產業科研創新平臺,打造產品從實驗室到工廠大規模生產的完整鏈條。晉江力促產業再上新臺階。
一臺酷似微波爐的儀器正在穩定運轉,里面放置的物品,是來自各個鞋企的鞋面材料。1個小時后,材料中的重金屬、甲醛等含量被精準檢測出來。在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晉江院(以下簡稱“中鞋革晉江院”)標準檢測中心內,類似這樣的檢測場景,每天都在發生。
落戶晉江10年來,中鞋革晉江院從最初3人的規模,發展到如今70多人,與晉江500多家企業開展合作,提供標準檢測、科技研發、應用推廣等服務。晉江市的科技、教育等相關部門,則在資金端、服務端、項目端給予全鏈條保障。
“以前想了解企業研發的皮革材料質量如何,需要跑到北京、上海等地檢測,現在家門口有了檢測實驗室,非常便利。”一家皮革公司的負責人說。
把與產業相關的創新資源集聚晉江,讓更多高校、科研機構與晉江產生深度鏈接,甚至落地晉江,為產業技術創新提供重要依托,更好地為創新鏈推動產業鏈發展提供保障,這樣的構思,已然成為現實。
數據顯示,僅2023年,晉江就引進建設香港理工大學晉江技術創新研究院、省集成電路創新實驗室、陶瓷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等高端平臺。截至目前,晉江已有12家國字號科研平臺,實現主導產業高水平科研平臺全覆蓋;近三年,累計促成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超1000項、金額超12億元,極大助力了晉江產業創新轉型。
水到渠成
新興產業強勢崛起
“在晉江,我們有信心落地!”
科洽會期間舉行的晉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集成電路行業項目對接會上,參與項目路演的極睿微電子公司負責人楊守軍對于企業在晉江的發展前景充滿樂觀。
楊守軍的樂觀,建立在晉江已然起勢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上。
2016年,晉江敏銳地捕捉到發展集成電路的機會,大膽決策,規劃建設總規模2.4萬畝的集成電路產業園。8年時間過去了,當初的“芯”種子快速成長為一片森林。從無到有,晉江集成電路產業已建成涵蓋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裝備與材料等50多個項目在內的全產業鏈,打造全國重要的內存生產基地、封裝測試基地。
這片“芯”森林,如今吸引了更多的優質企業、優質項目落地。勝科納米正是其中之一。
作為國內半導體失效分析和材料表征領域的領軍企業,勝科納米在業界被譽為半導體產業鏈中的“芯片全科醫院”。2021年初,伴隨著業務發展壯大,勝科納米啟動全國布局。在親身感受到晉江欣欣向榮的半導體產業生態、晉江良好的城市環境和創業環境、晉江干部專業務實高效的服務后,已經擁有3個實驗室的勝科納米,選擇在晉江落地第4家實驗室。
2021年落地,當年年底便實現投產;2022年就成為規上企業;2023年,在全球半導體周期性下行的背景下,勝科納米實現逆勢增長,營收取得了140%的高速增長,并實現盈利。
不只是“芯”產業,背靠集聚的創新因子,其他新產業也正蓄勢。
精密陶瓷來了。作為國內首家專業生產氮化鋁陶瓷基板的企業,福建華清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氮化鋁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60%。“當前正處于企業發展新階段。我們希望通過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引領國內陶瓷新材料行業的快速發展,實現國產關鍵基礎材料的突破性創新。”華清電子董事長施純錫表示。
醫療健康產業來了。當前,晉江醫療健康產業以醫用同位素、睿斯科等項目為龍頭,重點發展高端醫療裝置、醫用放射性藥物等核醫學產業集群,開辟醫療健康產業新賽道,助力晉江打造“中國核醫學谷”。
“在新產業培育壯大上,晉江以高起點建鏈,16個集成電路產業鏈項目落地,核醫學等新賽道項目落子布局,而晉江(武漢)離岸創新中心將依托專業機構運營,重點圍繞晉江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等優勢產業發展方向,實現優質資源嫁接。”晉江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資金賦能
創新匯聚再創輝煌
創新驅動,資本賦能是必然。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資本“東風”,技術成果市場化離不開資本催化,創新資源匯聚離不開資本紐帶。進入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晉江持續做好資本賦能文章,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源泉,再創“晉江經驗”新輝煌。
就在昨日,一場以“強化基金賦能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創投盛會在晉江舉行。這場活動吸引了包括前海方舟、深圳創投公會、建銀國際等眾多知名投資機構負責人參與。
在路演當中,11家企業代表輪番登臺,展示各自企業的創新成果、發展潛力和融資需求。這些企業涵蓋了生物技術、微電子、科技服務、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充分展示了科技創新的蓬勃生機和無限可能。這些項目不僅技術領先,而且市場前景廣闊,受到投資機構的高度關注。
“感謝當地政府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良好的交流和合作平臺。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晉江的創新投資事業將會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前海方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鮑曉莉表示,目前,前海方舟的重點投資賽道在補短板、數字化、碳中和等進程,以及大健康、消費需求等領域,“前海方舟致力于尋找和培育具有創新精神和市場潛力的企業,希望能夠和當地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探索創新投資的無限可能。”
近年來,晉江加大力度發展科技金融,高效運作產業母基金,健全多層次產業股權投資基金體系,探索設立人才科創基金,推動一批企業納入泉州技術創新基金“白名單”,為初創型、成長型科技企業發展提供融資保障,讓科技創新更加“如魚得水”。
不僅如此。近年來,晉江市大力發展政府產業投資基金,在原有創業創新基金、智能裝備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高新產業基金等9只產業基金(認繳超100億元)基礎上,深化投融資體制改制,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撬動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助力企業發展壯大。2022年,晉江設立產業發展母基金,規模50億元。
截至目前,晉江政府產業投資基金已累計完成87個項目投資,總投資額達29.18億元,投資晉江企業總金額12.78億元,為晉江龍頭企業新興板塊及引進的明星項目(三伍微電子)注入投資基金,并助力招商引進特看科技、新尖科技等一大批項目。
打通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四月春暖,拼搏之城闊步向前。
(記者 王志前 柯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