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尚軍曾是一位身披戎裝的軍人,2007年脫下軍裝后,成為晉江市救助站一名工作人員,以另一種方式守護城市。然而,在上周,這位錚錚男兒的內心卻掀起了巨大波瀾,只因救助站接連來了三名特殊的救助者……
時間回撥至5月6日,晉江市救助站先后走進兩名特殊的孩子——15歲的小智(化名)和9歲的小樂(化名)。他們背后的故事,讓救助站每個人都心酸不已。
莊垂銜護送小智回家。
張尚軍為小樂補課。
小智的父母很早便離異了,他的童年是在爺爺和姑姑的陪伴下度過的。去年,小智從湖北黃石來到晉江,與在鞋廠打工的父親一起生活。前幾天,小智父親因涉嫌詐騙被警方刑拘,小智一下子失去了生活來源。小樂來自江西景德鎮,其相依為命的父親突發精神疾病被送入醫院,留下他無人照顧。來到救助站后,每到夜晚,小樂都會哭著喊爸爸,想回家。
接收兩個孩子后,晉江市救助站站長黃開筑立刻行動起來,吩咐工作人員盡快為他們尋找親屬。經過一番調查,工作人員了解到,小樂的媽媽是越南人,幾年前回越南探親后就再未與父子倆聯系,而他老家只有70多歲的爺爺。
小智的尋親之路更加曲折。工作人員先是找到了小智的爺爺,但對方已80多歲,體弱多病且行動不便。隨后,工作人員又輾轉聯系到小智的姑姑。她開了一家小超市,經濟條件尚可,更重要的是,她愿意接納侄兒。
找到兩個孩子的親屬后,大家懸著的心終于放下。在被救助的日子里,工作人員成了兩個孩子的臨時家人,他們買來玩具、書籍,陪孩子們聊天、講故事,給予心理輔導。工作人員還為小樂購買了三年級教材,幫他補課,希望他回老家后能跟得上當地學校的教學進度。近日,記者來到救助站時,學過武術的小樂正和張尚軍“切磋”技藝,一旁的工作人員不時拍手叫好。
就在大家為小智和小樂歸家之路忙碌時,7日下午,15歲的阿玲(化名)被一名熱心市民送到救助站。阿玲個子瘦小,一開始,她對工作人員充滿了敵意,表達了暫時不想回家的意愿。經過工作人員耐心、細致的溝通,阿玲這才講述了自己的身世。原來,阿玲家在安溪,家里種茶、做生意,經濟條件不錯。前不久,不愿讀書的阿玲來到晉江,打算找份工作,奈何不僅沒找到工作,還將兩部手機弄丟。一時間,她身無分文,又無處可去。
得知這一情況后,晉江市救助站工作人員立即與安溪縣救助站取得聯系,并很快聯系上阿玲的家人。第二天,阿玲就被家人接回了家。同一天,工作人員成功搶到了前往湖北武漢和江西景德鎮的車票,小智和小樂也即將踏上歸程。
8日清晨,張尚軍和同事莊垂銜分別護送小智和小樂前往晉江動車站。一路上,兩個孩子都非常開心,尤其是小樂,臉上笑容燦爛,就像春天里綻放的花朵。當天下午3點和5點,小智和小樂分別被送到湖北黃石和江西景德鎮的救助站,即將回到親人的懷抱。回程途中,張尚軍感慨地寫道:“我們是英雄的團隊,每一分努力都不會被辜負!”
近年來,晉江市救助站堅持“托底線、救急難”,致力關愛流浪未成年人,多措并舉強化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制。救助站主動救助流浪未成年人,做好生活照料、心理輔導、及時尋親、護送返鄉安置等工作,被福建省救助總站確定為救助服務能力大提升試點單位;同時,與北京字跳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合作,獲評今日頭條尋親榮譽合作救助機構。2023年,民政部開展社會救助工作交叉檢查,晉江救助工作及創新服務模式受到貴州省民政廳交叉檢查組的高度贊揚。僅今年,晉江市救助站共救助10名未成年人,其中,親屬來站領走4人、護送返鄉6人。
(記者 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