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 讓愛無礙
5月19日,第34個全國助殘日。
作為“晉江經驗”的發祥地,晉江在走出縣域高質量發展道路的同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共建共享,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特別是把殘疾人事業作為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攜手殘疾人共同奔赴每一個春天。2021年,晉江獲評“全國無障礙環境達標市”。
近年來,晉江市聚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堅持“整鎮推進、一戶一案、智能加碼、綜合幫扶”的工作思路,大力改善殘疾人家庭生活環境,提升殘疾人朋友生活品質。2022年以來,共投入1120萬元,完成改造2161戶,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的385戶目標任務,超額完成461%。
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記者跟隨晉江市殘聯工作人員走進殘疾人家庭,了解無障礙改造項目推進情況,感受他們積極進取、自信自強的精神面貌。
“馬拉松讓我身體更好,性格更開朗”
見到楊金榜時,他正坐著輪椅要回家。在他的操作下,輪椅從坡上滑行而下,向右拐后,進入入戶門檻前的小平臺。楊金榜把輪椅停靠在一把木質靠背椅旁,“切換模式”從輪椅坐到了靠背椅上。
楊金榜這一系列熟練的操作,離不開晉江市殘聯舉辦的脊髓損傷者生活重建訓練營的幫助。楊金榜自幼患小兒麻痹癥,出行都需要乘坐輪椅。作為訓練營的首期學員,他坦言“收獲很大”。
“在這之前,我不愛出門。參加了訓練營后,我認識了不少朋友,也打開了心扉。”說話間,楊金榜轉頭看了看墻上的一張張合照,除了訓練營的合照外,還有他參加福州、石獅、泉港等地半程馬拉松賽的風采。
楊金榜說,有一次和訓練營的朋友聊天,偶然提起參加半程馬拉松賽這事。“原本覺得太瘋狂。沒想到,大家都很認同,隨即就報名了。”為此,來自泉州的幾個坐輪椅的朋友每個月都會相聚一起,一起訓練、一起聊天。“最難克服的是心理這關。但我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挑戰,不管是對體力,還是對意志力。”楊金榜說,參加半程馬拉松,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好,性格也更加開朗。
在晉江市殘聯的幫助下,楊金榜的家接受了無障礙改造。如今,門口院子實現了整體地面平整,入戶門檻前增設小平臺,方便停靠輪椅,小平臺無縫對接無障礙坡道,坡道旁設置標準化防護欄及扶手。而在家中,個性化定制的低位灶臺、經無障礙改造的衛生間、各類智能家居等,讓他的生活更加便捷。
“晉江市殘聯還幫我對接信息技術公司,為我提供電商運營工作崗位,實現居家就業。”楊金榜笑著指著客廳中的電腦屏幕說,“現在,我也會剪輯視頻了。”
“發揮自身特長,實現自我價值”
聽到小院子外面有汽車的聲音,安海安平社區的蔡東雄立即從屋內起身迎了出來。在他的招呼下,我們沿著一小段盲道來到屋里,防撞條、防滑地磚、扶手、升降淋浴器、坐式馬桶……眼前所見,都是晉江市殘聯針對蔡東雄的實際情況,為他量身定制的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
聊天時,屋里一個裝滿了各種中醫學科工具的木柜子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他(蔡東雄)7歲的時候,因為意外摔傷,顱內出血導致神經萎縮、雙目失明,但是中醫給他帶來很多的幫助。他從小就勵志,長大后要當一名醫生。”蔡東雄的父親蔡尚遠說,相比普通孩子,蔡東雄在生活和學習上要克服更多的困難,他自8歲進入泉州特殊學校開始學習盲文,一路完成小學至高中的所有課程,2005年9月,更是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長春大學針灸推拿專業,大學期間,更是自己一個人獨立生活、學習。
“應該說,他的家務自理能力是足夠的。所以,我們在他家中廚房配備了智能電飯煲、閃光語音電磁爐、智能語音熱水壺等智能家居,在相應的位置設置盲文標識,讓他的家務自理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晉江市殘聯有關負責人說。
作為晉江市第一位盲人大學生,畢業后的蔡東雄回到家鄉參加工作。在各級政府和晉江市殘聯的幫助下,安平社區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樓設置公益崗位,為蔡東雄成立中醫推拿工作室,讓他可以在距離家僅200米的地方就近就業。這對蔡東雄來說,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這樣,我就可以發揮自身特長,自力更生,實現自我價值了。”蔡東雄說。
“你是我的聲音,我是你的手”
“你是我的聲音,我是你的手。”走進安海鎮殘疾人家庭——陳惠麗和張年畢家中,映入眼簾的便是墻壁上的一面KT板。板的左邊是“生活動線區域”,用磁吸做成的幾個代表地點的圖片被貼在“常去地點”的方框內,張年畢外出時,會把去的地方貼在“常去地點”方框里,這樣,陳惠麗就能知曉,陳惠麗也會用同樣的方法告訴張年畢她去哪兒了。板的右邊則是“飲食區域”,磁吸做成的水果、蔬菜、肉類、魚類等放置在方框內,張年畢想吃些什么,只要將東西放入“盤內”,陳惠麗就可以去菜市場購買。
別看這只是一面再普通不過的KT板,它卻解決了夫妻二人最大的生活難題——溝通障礙。原來,陳惠麗是聽力言語一級殘疾人,無法進行口語表達,而丈夫張年畢是雙上肢缺失的肢體二級殘疾人,在手語上也存在缺失,夫妻二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非常受限。
晉江市殘聯在前期摸底調查中得知此事后,通過智能化家居解決信息交流的障礙,讓夫妻二人的生活便利許多。“針對陳惠麗的聽力言語障礙,我們在入戶的位置安裝了音樂閃光門鈴;針對張年畢的情況,我們安裝了帶有面部識別功能的智能門鎖,方便他們夫妻倆的日常出入。我們還在門口安裝了視頻探頭,通過軟件連接到他們的手機上,讓他們及時了解來訪人員的身份。”晉江市殘聯有關負責人介紹,針對他們家的情況,在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中,還為他們改造了馬桶,并安裝了相應的報警裝置。
“有了這面KT板,我們夫妻倆的交流順暢了很多。以前,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跟她表達,有時候急得真上頭。現在,不管做什么,把內容往KT板上一貼就一目了然了。”張年畢笑著說。
(記者 闕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