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興藍色經濟揚帆起航
8月16日,伏季休漁期結束。停泊在晉江深滬國家中心漁港的漁船,帶著美好愿景揚帆起航,再現百舸爭“鮮”的盛況。
但今年的開漁,對不少漁民來說,帶著新的期待。
“每次開漁都很激動!今天漁民朋友們都充滿干勁,期待滿載而歸!”晉江市鑫盛茂漁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茂界是一名老船長,他告訴記者,漁業是深滬鎮的傳統支柱產業之一。當前,深滬漁港正在擴建,漁港主干道也鋪上了瀝青路,大家都很期待漁港的新面貌。
漁船奔赴漁場投入生產,深滬國家中心漁港擴建工程同樣火熱。
近日,記者來到深滬國家中心漁港擴建工程現場,可以看到漁港在原碼頭的基礎上朝海面方向延伸出去,令人十分期待該項目完成后的新貌。
記者獲悉,深滬中心漁港擴建工程設計年魚貨卸港量12萬噸,擬建碼頭長213.2米,設4個1000馬力泊位;簡易踏步長22.3米;漁用通道283米,作業平臺1.5萬平方米,港內道路面層改造1.948萬平方米,新建圍墻878.3米,港池疏浚6.07萬立方米,總投資約1.7億元。
深滬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深滬鎮作為晉江市創建國家級漁港經濟區的重要部分,策劃生成“一港一街一園一中心”項目,分別為:深滬漁港港區環保提升工程、深滬港區后方改造提升工程、深滬漁港港阜避風塘整治項目、深滬漁港智慧中心項目。
其中,深滬鎮漁港港阜避風塘整治項目、深滬漁港港區環保提升、深滬漁港智慧中心項目均已開工,將建設漁港對外服務窗口、行政辦公、漁港指揮中心,打造漁港片區形象標桿和漁港文化展示名片。
深滬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上述項目的建設,將極大改善深滬鎮的硬件設施,提升城鎮面貌,使沿線的土地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拉動海洋漁業經濟的快速增長,打造智慧漁港、綠色漁港、人文漁港、平安漁港,使城鎮更美、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
漁港新貌令人期待,藍色經濟動力十足。8月17日晚,百源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水產品5萬噸項目正式投用。
“漁獲分類后,進入自動化生產線,根據大小進行規格分類,然后傳送進入速凍庫,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百源水產科技公司負責人蔡奕忠說,這個凍庫的溫度為-40℃,通過二氧化碳瞬間冷凍技術進行保鮮,最后再裝箱、發貨。
“漁獲從進入車間到完成速凍,大約只需要40分鐘,很大程度保證了魚的質量和口感。同時這種‘單凍’的方式,對一些價值較高的漁獲來說,也更受顧客歡迎。”蔡奕忠說,今年漁船的產量很不錯,該項目投用后,每天的加工量都有兩三百噸,預計接下來的兩三個月會是生產高峰期。
文旅融合海絲風情綻放魅力
當前,旅游市場“熱辣滾燙”,如何賦予深滬文旅更豐富、優質的內容,深化文體旅融合?深滬鎮立足本土,從源頭挖掘文化元素。
“我們正在籌備‘滬江十八道’深滬特色地標小吃宴,盤活地理標志資源,促進餐飲質量和服務品質提升。”深滬小吃同業公會會長黃清海介紹,深滬有近百種獨具特色的美食,其中包含10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滬江十八道”正是以10個地理商標為食材進行創作的。
記者獲悉,“滬江十八道”將于近期發布這一推廣深滬美食的創新之舉,或可為深滬美食品牌的打造帶來新的突破和思考。
深滬曾是宋元泉州東方第一大港“三灣十二港”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有“峙海金獅”之稱,除美食文化,民俗文化、華僑文化、群眾文化等都極具海洋漁鄉特色。
在今年3月份民俗踩街活動中,深滬鎮經過前期的挖掘、整理,將香香擔、扒龍船、龍閣等深滬特色民俗呈現在大家眼前。其中,因舶來香料空前盛行而誕生的香香擔極具“海絲”特色,該陣頭曾是深滬重要民俗陣頭,近一二十年來較為少見。此次踩街后,香香擔重新進入公眾視野,并在后續的多場活動中成為特色文旅招牌。
深滬民俗香香擔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依托深厚底蘊,今年來,深滬鎮相繼主辦、承辦省市級重要文體旅活動。游客在驚嘆其文化底蘊之深厚的同時,也對這座千年古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這股熱潮下,深滬鎮村(社區)也紛紛亮出“招數”,推進鄉村旅游,為深滬文體旅添彩。
坑邊村僑史館的開館就是其中的生動案例。該館由坑邊村旅菲華僑顏貽碧所建的番仔樓“明碧別墅”改造而成,開館當天吸引眾多海外華僑回鄉參加活動,也吸引了眾多游客、社團人士前來參觀、研學,成為鄉村旅游的亮點。
港阜社區的夜市今年如約而至。夕陽西下,在沿海大通道旁,攤位整齊排開,美食佳肴、手工制作、玩具飾品等應有盡有,居民游客結伴而來,迎著海風,享受愜意夏夜。依托濱海資源,港阜夜市推動“夜經濟”繁榮的同時,也為集體經濟收入帶來新的增長點。
東華村聚焦1200多畝耕地,打出“田園風光”的招牌,打造了一條集旅游觀光和農田體驗生活為一體的路線。走在東華村道上,農田周邊增設了農產品元素的景觀,綠油油的農田上方不時有白鷺掠過,一批批研學團隊接踵而至,在此體驗農耕文化。
深滬東華田園風光項目
此外,深滬鎮以文體旅為橋,吸引了眾多海外僑親回到家鄉,他們或捐款助力,或現場參與,滿懷深情助力發展。記者獲悉,深滬華僑還將捐款建設僑商大廈,打造商旅綜合體,目前該項目的前期工作正有序推進中。
為了更好地推介深滬、發展旅游,今年來,深滬鎮創作發布《深滬游龍》MV;發布《嗨!深滬!》文體旅宣傳片,在學習強國App等多個平臺播放量達10萬+;發布泉州市第一支僑史文化宣傳片——坑邊村僑史館《盼歸》及區域美食專題歌曲——《深滬拳頭母》主題歌,并創新推出“深滬宴”,更好地宣傳深滬美食。
傳承歷史文脈,激揚創新動力。接下來,深滬鎮將緊抓文體旅發展風口期,聯合專業團隊,科學規劃,對轄區的旅游資源進行深挖開發、整合包裝、營銷推廣,塑造深滬特色旅游IP,打造旅游形象標識;串聯濱海資源、傳統村落、文保項目,打造推出文體旅精品路線、海絲文化研學路線、深滬美食打卡路線等,推進鄉村旅游發展,推動深滬旅游從“景點觀光游”向“全域度假游”蛻變,助推海絲風情小鎮高質量發展。
(記者 施蓉蓉 秦越)